[发明专利]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系统、用户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5635.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7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古金峰;黄勇;夏裕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68/02;H04W76/19;H04W76/27;H04W76/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活 控制 方法 系统 用户 终端 网络 设备 | ||
1.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释放信令,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寻呼信令,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所述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包括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所述标识符包括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PLMN标识,其中,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自适应获取标识符,包括:
根据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符用多种标识的比特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对应获取用户终端标识、原小区标识、原网络侧设备标识、PLMN标识,包括:
将所述最大用户终端数、支持的最大小区数、最大设备标识转换为二进制比特数,并将所述二进制比特数的每个位数取值为1,对应获取所述用户终端标识比特、原小区标识比特、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比特;
根据是否支持多运营商共站确定是否获取每个位数取值为1的4位PLMN标识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并根据所述标识符从所述原小区中获取到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并向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将所述标识符发送至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以使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解析出所述标识符的各个标识,并根据其中的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小区,获取所述原小区中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Xn口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
6.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用户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原网络侧设备的配置为所述用户终端自适应分配标识符,所述标识符至少包括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原小区标识;
发送释放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连接态进入非激活态,且控制所述用户终端执行小区重选,从原网络侧设备的原小区移动到新网络侧设备的新小区;
发送寻呼信令至所述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用户终端从非激活态恢复连接态,且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激活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和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中的原小区,将所述原小区中所述标识符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包括:
控制所述用户终端的新小区根据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标识检索到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并向所述原网络侧设备发起检索用户终端上下文的请求信令,将所述标识符发送至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所述原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标识符,根据自身的配置解析出所述标识符的各个标识,并根据其中的所述原小区标识检索到所述原小区,以及将原小区中各个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上下文发送至所述新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56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有机杂质氯碱工业用离子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产板材用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