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化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4719.8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6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芳;曹伟军;吴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光易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G01B1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曾浩;喻学兵 |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光纤 连接器 端面 检测 装置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化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检测系统以及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包括端检支架;夹装座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端检支架;端检相机,用于采集光纤连接器端面的图像;其中,所述端检支架可在竖向移动,所述夹装座固定装置可在横向提供夹紧,以固定夹装座。本案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显著提高端面检测效率,节省生产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也称光纤跳线,其基本结构包括光纤线和连接在光纤线端部的陶瓷插芯。光纤线是光纤连接器未连接接头(陶瓷插芯)前的线材,包括光纤以及包覆光纤的保护层。生产过程中,通常先将光纤线端部固定长度的覆层剥离,然后将剥离覆层后的芯线部分穿插到已点胶的插头内,形成穿纤作业。
为提高穿纤作业效率,需要实现自动化作业,对应地,需要在插头固定条上固定好批量使用的插头,在穿纤前,将插头固定条上的插头进行点胶作业,点胶完毕的插头固定条在批量自动穿纤设备处完成批量穿纤作业。完成批量穿纤作业后,需要对伸出插头的光纤线的最末端的端面进行研磨、清洗、干燥、擦拭、检测等处理。检测处理主要是利用端检仪器上的相机,对光纤线的端面进行扫描,然后由端检仪器识别判断端面的平整度、清洁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现有技术进行端面检测的技术方案有,由工作人员手动将光纤连接器的端部插入端面检测仪器中,然后由端面检测仪器识别判断,最后由工作人员根据仪器给出的结果,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拣。这种检测处理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进行端面检测的技术方案,如公开号为CN110375647A,名称为“一种全自动的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工作过程为,将用于运载已批量穿纤的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固定卡线板通过传送装置直接传送至支承块紧贴固定条的下表面的位置,再使得压板从卡线板上方紧贴固定条的上表面完成固定,之后再采用移动的相机对固定条排列的光纤连接器端面逐个采集图像。但发明人在完成本案的发明过程中发现,采用该技术方案,其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其原因很可能在于对固定条的定位效果不够精确,使得采集图像的相机很难与光纤连接器端面精确地对准。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检测方法,以实现对批量的光纤连接器端面的精确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光纤连接器端面检测装置,包括:端检支架;夹装座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端检支架;端检相机,用于采集光纤连接器端面的图像;其中,所述端检支架可在竖向移动,所述夹装座固定装置可在横向提供夹紧,以固定夹装座。
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端面检测装置还包括提升进给装置,所述提升进给装置可带动所述端检支架在竖向移动。
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装座固定装置包括在横向相对设置的两夹紧块,所述两夹紧块中有一夹紧块为移动件,可在夹紧方向上移动。
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装座固定装置包括两夹紧块,所述两夹紧块之一为固定件,另一为移动件;所述夹装座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夹装座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夹装座载台,其中一所述夹装座载台上固定设有为固定件的夹紧块,另一所述夹装座载台上横向滑动安装有为移动件的夹紧块,所述移动件的夹紧块连接有夹持施力装置。
在所述检测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两夹紧块可与夹装座通过V形的卡块卡槽结构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光易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海安光易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4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