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3726.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邵惠锋;景卓荦;贺永;年志恒;龚友平;刘海强;陈慧鹏;李文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56;A61L27/12;A61L27/02;A61F2/28;A61F2/3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缺损 修复 生物 活性 支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生物活性支架由外支架、在外支架外层的保护层,以及位于外支架内的载药单元组成,所述载药单元由壳体,包裹在所述壳体外的支架,以及分布在壳体和支架内的药物组成,所述支架为多孔支架,孔隙率为10%~60%,孔径为50~500微米,孔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所述的外支架,保护层,支架和壳体均采用生物活性材料制成。本发明的生物活性支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携带多种药物,由于其单元内部空心,单位体积内可以携带更多药物,同时也可以通过增加单元数量携带更多药物,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达到更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外事故造成的骨伤越来越多,科研人员也不断在探索更高效,更优良的骨伤治疗方法,在骨组织修复领域,有各种技术被应用其中,人们最早应用于治疗骨缺损的材料是钛合金、不锈钢、钴基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医学发展的需要,渐渐发展出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骨组织工程是骨组织缺损治疗技术研究的热点,人们更希望医用材料在发挥完其应有的作用后能够完全在体内降解,被人体吸收或是被人体排出体外,这样不仅会减少治疗费用也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
授权公告号为CN 21009601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性骨支架,其由生物活性添加物、可降解金属、支架上有多个孔洞,该技术发明的多孔支架有利于骨组织细胞的生长,其中填充物为多孔锌基金属球或B-TCP颗粒,但该支架不能应用于液体药物的应用,而且该支架适合于修复大段骨缺损,对于小短骨缺损并不太适用,同时对于需要多种药物的配合应用时有较大困难。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的支架,适用于中小段骨缺损的情况下多种液体药物对受伤部位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多孔支架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适合中小段骨修复的新型支架,其能携带较多数量和较多种类的药物,能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同时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能更好地应用于骨组织修复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生物活性支架由外支架、在外支架外层的保护层,以及位于外支架内的载药单元组成,所述单元由壳体,包裹在所述壳体外的支架,以及分布在壳体和支架内的药物组成,所述壳体外支架为多孔支架,孔隙率为10%~60%,孔径为50~500微米,孔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所述的外支架,保护层,支架和壳体均采用生物活性材料制成,所述生物活性材料可以是钙镁磷酸盐、硅酸钙、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
上述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外支架为框架结构,具有高的力学强度,慢的降解速度,可以是钙镁磷酸盐材料。
上述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保护层为致密层,具有相对较慢的降解速度,可以是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
上述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支架的载药单元位于保护层内部,上述载药单元为外部由多孔支架包裹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以是钙镁磷酸盐、硅酸钙材料,所述壳体的每个面的中心都有一个孔。
上述壳体外部多孔支架可以是钙镁磷酸盐、硅酸钙、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等材料。
优选的,外支架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
进一步的,框架结构内立柱的截面为边长为1~2mm的正方形或直径为1.2~2.4mm的圆形或者边长为1.1~2.2mm的三角形。
进一步的,外支架内相邻载药单元的间隔面厚度为0.1~1mm。
进一步的,保护层的厚度为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3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