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电容器组汇流母排电流测量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2950.3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生;杨贤;梁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19/22 | 分类号: | G01R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贾小慧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线圈 电容器 汇流 电流 测量 电路 | ||
1.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的电容器组汇流母排电流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
感应线圈(T)的二次侧一端(3)与第一压敏电阻(RV1)的第一端(13)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二端(14)与第一温度保险管(TF1)的第一端(15)连接;第一压敏电阻(RV1)第一端(13)与MB6S整流桥(J)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感应线圈(T)的二次侧另一端(4)与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9)连接,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二端(10)与第二温度保险管(TF2)的第一端(11)连接,第二温度保险管(TF2)的第二端(12)与陶瓷气体放电管(TV)的第一端(21)连接,陶瓷气体放电管(TV)的第二端(22)接地;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二端(18)与第三温度保险管(TF3)的第一端(19)连接,第三温度保险管(TF3)的第二端(20)与陶瓷气体放电管(TV)的第一端(21)连接;感应线圈(T)的二次侧另一端(4)、第二压敏电阻(RV2)的第一端(9)、第三压敏电阻(RV3)的第一端(17)和第一温度保险管(TF1)的第二端(16)均与MB6S整流桥(J)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MB6S整流桥(J)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23)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24)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25)连接;MB6S整流桥(J)的第一输出端与瞬变抑制二极管(D1)的第一端(27)连接,MB6S整流桥(J)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33)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34)与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35)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36)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26)、瞬变抑制二极管(D1)的第二端(28)均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37)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38)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39)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40)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稳压器(U1)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的第二端(40)均与第二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34)、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38)、第一稳压器(U1)的接地端和第二稳压器(U2)的接地端均接地;
感应线圈(T)的一次侧一端(1)和一次侧另一端(2)用于采集电容器组汇流母排的电流;
罗氏线圈(L)输出侧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第一端(45)连接,罗氏线圈(L)输入侧与稳压电路连接,第三电阻(R3)第二端(46)与第四电阻(R4)第一端(47)连接,第四电阻(R4)第二端(48)与第五电阻(R5)第一端(51)连接,第五电阻(R5)第二端(52)与运算放大器(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第一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59)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第二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50)与示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61)相连,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62)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63)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64)与示波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62)、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64)均与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65)连接,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66)接地;罗氏线圈(L)输出侧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第二输入端和示波器的第二端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第一端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罗氏线圈的电容器组汇流母排电流测量电路,其特征在于,瞬变抑制二极管(D1)的第一端(27)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29)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30)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瞬变抑制二极管(D1)的第二端(28)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31)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32)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9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清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冷却塔填料组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