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土挤密桩用拌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2835.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9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赵淼;王宏宇;韩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B28C5/08;B28C7/04;B28C7/06;B28C7/12;B28C7/16;B28C5/00;E02D5/34;E02D1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顺程商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6 | 代理人: | 陈晴梅 |
地址: | 114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土 挤密桩用拌合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土挤密桩用拌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合筒体、电机和电动阀门;拌合筒体内具有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一出料定量机构、第二出料定量机构、储水仓、喷淋机构、搅拌机构和搅拌仓,在拌合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搅拌仓内,且所述搅拌仓的与排料口连通;所述电机设置在拌合筒体的顶部,且与搅拌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排料口上。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第一料仓、第二料仓和储水仓完成灰土配比的拌合,灰土配合比和含水率的控制精度更高,且减少了工人的作业强度,提高了拌合灰土的效率;且可以通过控制每次灰土的拌合量,来保证回填灰土量的准确,进而提高了后续的夯实工作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灰土挤密桩用拌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地基处理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工序之一,它是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近而解决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和地基土的液化等问题。灰土挤密桩因造假低廉、施工机械简单、施工方便和处理效果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灰土挤密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现场取粉质粘土,然后加入熟石灰现场进行人工拌合,做到灰和土的比例为2:8,在拌合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加水达到最优含水率,最后逐层以平斗车定量向桩孔内下料,并对桩孔内回填的灰土行分层夯实。
传统的灰土挤密桩施工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人工拌合灰土,施工效率低。2.采用平斗车向桩孔内回填,回填的高度很难控制,影响了后期的夯实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土挤密桩用拌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拌合灰土的效率,保证回填灰土量的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灰土挤密桩用拌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合筒体、电机和电动阀门;所述拌合筒体内具有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第一出料定量机构、第二出料定量机构、储水仓、喷淋机构、搅拌机构和搅拌仓,在拌合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均设置在拌合筒体内的上部,在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的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第一料仓和第二料仓上还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定量机构和第二出料定量机构;所述储水仓设置在拌合筒体内的上部,且储水仓设有液位计;所述搅拌仓设置在拌合筒体内的下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料仓、第二料仓和储水仓的下方;所述喷淋机构设置在搅拌仓的顶部,且所述喷淋机构与储水仓连通;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搅拌仓内,且所述搅拌仓的底部与排料口连通;所述电机设置在拌合筒体的顶部,且与搅拌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排料口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排料口连接有导料管。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喷淋机构包括水泵、喷淋管线、阀门A和喷头;所述水泵设置在储水仓内,所述喷淋管线与水泵连接,所述喷头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头设置在喷淋管线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第一出料定量机构包括称连接件、拉力传感器和阀门B,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第一料仓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拌合筒体的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连接件上,所述阀门B设置在第一料仓的出料口上;所述第二出料定量机构与第一出料定量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称连接件、拉力传感器和阀门B,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第二料仓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拌合筒体的内部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设置在连接件上,所述阀门B设置在第二料仓的出料口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拌合筒体上设有检修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拌合筒体具有第一引导通道,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引导通道伸入在搅拌仓内,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轴的下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拌合筒体通过支架固定在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开有导料管连接口,在所述移动平台下部设有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2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动机构的屏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升晶体木糖醇pH和稳定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