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99665.0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康宁;李倩;李国荣;姜国均;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45/00 | 分类号: | B63B45/00;B63B39/12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 地址: | 2100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客滚船 进水 报警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包括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自动化系统工作站、信号采集单元和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单元安装在各个空舱和干舱内,每个舱内设置的液位传感器连接同舱内的信号采集单元;各个空舱和干舱内的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环路连接,环路的两端的信号采集单元分别连接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分别与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信连接;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与自动化工作站之间形成环路连接;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分别独立处理所有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之间进行冗余的信号传输。本发明的系统能在满足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大量减少电缆和电舾装件使用量,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进水报警技术,具体涉及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SOLAS II-1/Reg.22-1及MSC.1/Circ.1369的要求,客滚船的进水报警系统需要在安全返港时能够正常使用。按照传统的设计方案,所有舱壁甲板以下的空舱和干舱内都需要安装进水报警传感器,而且根据各个舱室的结构不同,部分舱室内需要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感器,并且需要将这些传感器分别连接至两个不同的系统,如进水报警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在敷设电缆时,用于连接进水报警传感器和两个系统的信号采集单元的电缆的路径需要考虑在不同的防火区内彼此分离,从而保证任意一个区域的失火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内的进水报警传感器。这种方案电缆用量大、电缆路径复杂,安全返港评估和生产设计难度高,同时也不利于空船重量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电缆路径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摒弃传统的双系统设计,采用冗余的单系统设计方案,将复杂的电缆路径和安全返港评估简单化,降低空船重量和施工成本。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客滚船进水报警系统,包括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自动化系统工作站、信号采集单元和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单元安装在各个空舱和干舱内,每个舱内设置的液位传感器连接同舱内的信号采集单元;各个空舱和干舱内的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环路连接,环路的两端的信号采集单元分别连接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
所述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分别与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信连接;
所述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与自动化工作站之间形成环路连接;
所述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分别独立处理所有信号采集单元的信号;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之间设置信息交换的信道,进行冗余的信号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设置于不同主竖区。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分别设置于船首和船尾所在主竖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过有线通信实现信息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过敷设两根光纤实现信息交换。
进一步的,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信的线缆之间不交叉。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设置于不同主竖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自动化系统冗余处理器分别与两个进水报警主控制箱通过串口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化工作站设有至少2个,自动化工作站设置于不同的防火分隔区内。如果安全心布置于驾驶室,则安全中心和驾驶室可共用一处工作站,另外再设置一处自动化工作站,可完成进水报警系统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化系统工作站对进水报警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声音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9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