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8913.X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丹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458000 河南省鹤壁市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伸 变换 角度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接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包括接线筒,所述接线筒的左侧套设有电缆,所述接线筒内腔的左侧栓接有与电缆配合使用的固定座,所述接线筒的内腔设置有延伸机构,所述延伸机构远离接线筒的一侧栓接有伸缩柱。本发明通过红外传感器的配合,可对充电枪的位置信息进行红外感应,继而再向车载电脑传递数据指令,通过第一微型气缸、第一无线收发器、移动座、滑套和滑柱的配合,可对插座和插头的长度进行伸缩延伸调节,避免充电枪长度不够时,重新挪动新能源汽车,通过滑轨、第二微型气缸、第二无线收发器、齿条板、滑轮和扇形齿轮的配合,满足充电枪和插头不对齐情况下正常插电需求,缩短充电枪与插头之间的对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电池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在电池电量较低需要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桩的充电枪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内进行充电作业,然而现有的充电接口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延伸和角度转调节功能,在充电枪和充电接头位置不对齐时,需要使用者调节充电枪的和新能源汽车的位置,造成充电时间等待,降低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充电接口在使用过程中,不具备延伸和角度转调节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延伸和变换角度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包括接线筒,所述接线筒的左侧套设有电缆,所述接线筒内腔的左侧栓接有与电缆配合使用的固定座,所述接线筒的内腔设置有延伸机构,所述延伸机构远离接线筒的一侧栓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远离接线筒的一侧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右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固定箱的一侧栓接有插座,所述插座远离连接柱的一侧栓接有插头,所述插头右侧的顶部从前至后依次开设有两组控制确认孔,所述插头右侧的四周均开设有三线交流电孔,所述插头的右侧开设有中线孔,所述插头右侧的中心处开设有接地保护孔,且中线孔位于接地保护孔的右侧,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延伸机构包括红外传感器、第一微型气缸、第一无线收发器、移动座、滑套和滑柱,所述插头右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固定座的右侧栓接有第一微型气缸,所述第一微型气缸的表面栓接有第一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一微型气缸的活塞杆栓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内腔的两侧均嵌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远离滑套的一侧分别与固定座和接线筒的内侧栓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轨、第二微型气缸、第二无线收发器、齿条板、滑轮和扇形齿轮,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滑轨,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左侧栓接有第二微型气缸,所述第二微型气缸的表面栓接有第二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二微型气缸的活塞杆栓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轮,所述齿条板的顶部啮合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顶部与连接柱的底部栓接,所述扇形齿轮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远离扇形齿轮的一侧与固定箱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右侧从前至后依次栓接有相对布置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移动座和固定座相向的两侧均系设有弹力绳。
优选的,所述齿条板的右侧栓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远离齿条板的一侧与固定箱内腔的右侧栓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航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89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