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6288.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2383 | 分类号: | C10L1/2383;C10L1/198;C10L1/16;C10L1/188;C10L1/19;C10L1/224;C10L1/04;C10L10/04;C10L10/08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 清净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其由如下组分构成:(1)一种聚异丁烯胺;(2)一种含有至少一个羟基的油溶性聚醚;(3)加氢型基础油;(4)一种稀释溶剂;(5)一种酸性或中性的防锈剂;(6)一种油溶性破乳剂;(7)一种燃油减摩剂。使用该组合物能够有效清除点燃式汽车发动机供油系统,包括油路、燃油喷嘴和发动机进气阀等部位已有的胶质、积碳等沉积物,并可抑制新的沉积物的生成,同时还具有防锈效果,并能改善汽油的润滑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该组合物添加到车用汽油中,能够抑制并清除发动机供油系统内部的沉积物,减少汽油对金属的腐蚀,并改善汽油的润滑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全世界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对车用汽油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车用燃料的清净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在用的汽油车,大部分使用了具有电子控制燃料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动机。由于汽油未完全燃尽的烃类所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会导致燃烧室中沉渣、积炭等的产生,进一步在发动机中生成积炭与焦质,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况,造成功率下降、尾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以及油耗增大。经研究发现,烯烃(特别是共轭烯烃)容易造成燃油喷嘴沉积物生成量增加,且对燃烧室沉积物的生成有一定影响;而芳烃则对进气阀、燃烧室等处的沉积物影响更为明显。芳烃中(特别是其中的高沸点组分)含量的增加容易造成进气阀沉积物与燃烧室沉积物的增加。
在中国专利CN200410069126中,介绍了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其组分包括有:一种聚异丁烯胺;一种以上带有烷基酚和/或二羟基的聚醚和两种以上聚氧乙烯醚。该组合物能有效地去除点燃式汽车发动机燃油系统所形成的油泥和沉胶,并且能够抑制沉胶在上述部位的生成。使用该组合物可以减少燃油消耗,提高发动机动力,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量,使燃烧更充分。
在中国专利CN200710152389.1中,介绍了一种能减少汽油发动机燃烧室沉积物的汽油清净剂。该剂包括一种高表面活性的聚异丁烯胺及一种油溶性优良的聚醚载液和其助溶剂、抗氧剂、防锈剂、防腐剂、破乳剂。该发明的清净剂按400~600ppm剂量添加到市售的车用汽油中,不仅能抑制和清洗汽车发动机燃油进气系统的喷油嘴、进气阀,而且还能明显的减少汽油发动机燃烧室的沉积物。使用含本发明清净剂的车用汽油比用当前市场上含清净剂的车用汽油在燃烧室内的沉积物增量可减少50%以上。在上述专利中,使用的聚醚类产品为环氧丁烷制备,或由烷基酚引发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制备。
在中国专利CN110240959A中,公开了一种汽油清洁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溶剂50重量份~70重量份;分散剂10重量份~30重量份;清洁剂10重量份~25重量份;增溶剂5重量份~30重量份;所述清洁剂为分子量为1000~1500的端氨基聚氧化丙烯。
上述这些专利其功能主要是以清除并抑制发动机供油系统内部沉积物的生成为主,节能也仅仅通过积碳的清除使车辆油耗恢复至接近设计水平而实现。目前随着人们对节能要求的不断提升,需要通过改善添加剂配方,引入新的作用机理,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节油效果。
因此,本发明在常规汽油清净剂配方组分的基础上,引入了燃油减摩剂组分。该组分可随燃油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喷射进入燃烧室,进入活塞环与缸套间的缝隙,起到部分降低活塞环与缸套的作用。同时还有少量燃油减摩剂组分可通过活塞环与缸套间的缝隙串入机油当中,起到一定的减摩作用。通过发动机油路沉积物的清洗,以及提供部分减摩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对车辆燃油效率的影响,增加产品的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油清净剂组合物,其包括以下组分:
(1)一种聚异丁烯胺
该聚异丁烯胺由末端α双键含量不低于75%的聚异丁烯为原料,与乙二胺、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高于六个氮的多乙烯多胺(即五乙烯六胺)或二者的混合物反应制备,产物的分子量Mn=800~1200。其具体结构大致如下:
,n=15至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6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