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95544.9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束余涛;潘学仁;曾同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海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49/10 | 分类号: | D03D4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鹏 |
| 地址: | 21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织网 中的 大网 目送 线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所述的送线装置包括送经滑梯、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离合器、传动轴和链条;所述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设置在送经滑梯上部,所述的链条连接送经滑梯和第一链轮,所述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转轴相联接;所述的第三链轮、离合器和传动轴设置在送经滑梯的下部,所述的第三链轮与第二链轮相联接,所述的离合器设置在第三链轮的后部,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第三链轮内并与第三链轮相联接,所述的传动轴连接送经辊筒。本发明采用链轮齿数比结构来传递运动,结构简单、紧凑实用,利用链轮齿数比结构来传递运动,满足了大网目的送线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网目的网片编织机,尤其涉及一种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织网机织网时,如果网目要求较大,则需对织网机进行改造。理论上,网结的形成是由上勾、下勾及孔板三个主要部件的协 调配合动作辅以送经和卷网机构的作用而形成。一般是主轴每转一转,三个主要部件协调动作一次,送经、卷网机构也工作一次,就打一次结。而在织网机织网时,孔板和上勾的前后位置与网 结的形成关系重大,而孔板与上勾的前后位置由孔板前后凸轮控制,孔板前后凸轮在工作状态时转一转,控制孔板和上勾协同下勾,辅以送经和卷网机构的作用打一次网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所述的送线装置包括送经滑梯、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离合器、传动轴和链条;
所述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设置在送经滑梯上部,所述的链条连接送经滑梯和第一链轮,所述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通过转轴相联接;
所述的第三链轮、离合器和传动轴设置在送经滑梯的下部,所述的第三链轮与第二链轮相联接,所述的离合器设置在第三链轮的后部,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第三链轮内并与第三链轮相联接,所述的传动轴连接送经辊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的齿数比为1比2。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的齿数比为2比1。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的齿数比为1比1,所述的第一链轮为主动轮,所述的第三链轮为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经滑梯由一对支撑板构成,所述的支撑板底部设有平衡底座,所述的支撑板下部设有空洞设置第三链轮和离合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链轮齿数比结构来传递运动,结构简单、紧凑实用,利用链轮齿数比结构来传递运动,满足了大网目的送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送经滑梯,2是第一链轮,3是第二链轮,4是第三链轮,5是离合器,6是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织网机中的大网目送线装置,所述的送线装置包括送经滑梯1、第一链轮2、第二链轮3、第三链轮4、离合器5、传动轴6和链条;
所述的第一链轮2和第二链轮3设置在送经滑梯1上部,所述的链条连接送经滑梯1和第一链轮2,所述的第一链轮2和第二链轮3通过转轴相联接;
所述的第三链轮4、离合器5和传动轴6设置在送经滑梯1的下部,所述的第三链轮4与第二链轮3相联接,所述的离合器5设置在第三链轮3的后部,所述的传动轴6设置在第三链轮4内并与第三链轮4相联接,所述的传动轴6连接送经辊筒。
所述的第一链轮2与第二链轮3的齿数比为1比2。
所述的第二链轮3与第三链轮4的齿数比为2比1。
所述的第一链轮2与第三链轮4的齿数比为1比1,所述的第一链轮2为主动轮,所述的第三链轮4为从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海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海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5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