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94218.6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朱峰;祁炯;赵跃;陈英;董王朝;谢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中惠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1/28;G01N1/34;G01N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氟化硫 气体 矿物油 含量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循环管路、进气阀、排气阀、循环阀、循环泵、加热装置、矿物油检测装置和设置有过滤膜的气室;在进气阀和排气阀打开,循环阀关闭时,六氟化硫气体经进气管路进入气室,六氟化硫气体穿过过滤膜后由排气管路排出;在进气阀和排气阀关闭,循环阀打开时,加热装置对气室进行加热,气室中的六氟化硫气体经循环管路循环流动,矿物油检测装置检测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的含量。采用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检测快捷,更适合现场检测环境,采用加热富集的方法有效的克服了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低,传感器检测不到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油含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气体中的矿物油含量都是其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对于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的定量,需借助配制矿物油的四氯化碳标准液来进行测量,由于四氯化碳挥发性极强,配制溶液数量多,导致平行试验误差较大,精确度不高。目前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主要分3种:一种是利用四氯化碳溶液吸收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后,采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吸收液中矿物油含量;另一种是六氟化硫气体经滤膜(聚四氟乙烯膜)后,气体中矿物油被滤膜截留,接着利用红外光谱直接扫描滤膜中矿物油的吸收谱图,获取矿物油含量;最后一种是六氟化硫气体经滤膜(玻璃纤维膜)后,气体中矿物油被滤膜截留,然后用四氯化碳溶液喷雾洗脱过滤膜上的矿物油,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洗脱液中的矿物油含量。
第一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溶液吸收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后,采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吸收液中矿物油含量,此方法需要多次转移吸收液,易造成矿物油损失,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且吸收装置体积较大,不能用作生产现场测定使用;第二种方法六氟化硫气体经滤膜(聚四氟乙烯膜)后,气体中矿物油被滤膜截留,接着利用红外光谱直接扫描滤膜中矿物油的吸收谱图,获取矿物油含量。此方法中因滤膜中吸附的矿物油在滤膜表面为非均匀分布状态,因此,在重复测定过程中,滤膜位置的轻微移动,将导致测量结果偏差较大,重复较差。第三种方法六氟化硫气体经滤膜(玻璃纤维膜)后,气体中矿物油被滤膜截留,然后用四氯化碳溶液喷雾洗脱过滤膜上的矿物油,用红外光谱仪检测洗脱液中的矿物油含量,此方法结构复杂,四氯化碳喷雾会将矿物油附着在密封罐体的任意位置,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重复性变差。
因此,如何满足现场测定要求且同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的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检测装置,适合现场检测环境,能够提高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矿物油含量检测装置,包括:
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循环管路、进气阀、排气阀、循环阀、循环泵、加热装置、矿物油检测装置和设置有过滤膜的气室;
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气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气室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气口和所述循环管路的排气口均与所述气室连接;
所述进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排气管路上,所述循环阀和所述循环泵均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气室的外表面;
所述矿物油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
在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打开,所述循环阀关闭时,六氟化硫气体经所述进气管路进入所述气室,六氟化硫气体穿过所述过滤膜后由所述排气管路排出;在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关闭,所述循环阀打开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气室进行加热,所述气室中的六氟化硫气体经所述循环管路循环流动,所述矿物油检测装置检测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的含量。
可选的,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中惠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中惠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4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