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参数定点监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92137.2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8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郑奇凯;黄松强;周经中;孙阔腾;何学敏;蔡玮辰;杨武志;吴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31;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马骥 |
| 地址: | 54502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 电力 材料 腐蚀 参数 定点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参数定点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导入待测环境空气测量的测量池,与测量池并列设置用作参照组的参考池,用于提供差分式吸收法和荧光光谱法测试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用于将测试激光分成光强相同的两束激光分别照射测量池和参考池的分光准直装置,用于通过差分式吸收法测量腐蚀物Ⅰ类差分吸收信号的差分测量模块,用于通过荧光光谱法测量腐蚀物Ⅱ类荧光信号的第一荧光测量模块,以及用于提供光电信息转换功能和数字计算功能的激光转换计算模块。本发明采用光学方法测定多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测量精度高,便携,可同时测定多种污染物浓度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参数定点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高空电力材料的防护是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因素。而对高压电路沿线腐蚀物参数的定点监测,对于研究高空电力材料老化机理、选取与适应当地环境的耐腐蚀电力材料、针对性的采取电力材料的养护手段而言至关重要。
差分式光吸收法和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大气环境中微量污染物分子的重要方法。文献报道指出,SO2分子在280nm有较强的光吸收;共振激发荧光技术探测NO分子的最佳激发波长可选为430nm,最佳接收波长为236nm;探测NO2分子的最佳激发波长可选为430nm,最佳接收波长为630nm;颗粒物浓度和后向散射强度成正比,通过差分方式测量后向散射光信号,可用于估算环境中颗粒物浓度。进而如何将差分式光吸收法和荧光光谱法结合测试多种腐蚀物、提高测试精度,是相关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申请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参数定点监测装置,解决了多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长时间监测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空电力材料腐蚀物参数定点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导入待测环境空气测量的测量池,与测量池并列设置用作参照组的参考池,用于提供差分式吸收法和荧光光谱法测试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用于将测试激光分成光强相同的两束激光分别照射测量池和参考池的分光准直装置,用于通过差分式吸收法测量腐蚀物Ⅰ类差分吸收信号的差分测量模块,用于通过荧光光谱法测量腐蚀物Ⅱ类荧光信号的第一荧光测量模块,以及用于提供光电信息转换功能和数字计算功能的激光转换计算模块,所述差分测量模块和第一荧光测量模块配置于测量池和参考池并分别连接激光转换计算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差分测量模块包括配置于测量池的第一差分光线通路,配置于参考池的第二差分光线通路,配置于测量池内并位于第一差分光线通路出口处的第一差分滤光片,配置于测量池外并位于第一差分光线通路出口处的第一差分聚焦镜,配置于第一差分聚焦镜焦点处的第一差分探测器,配置于参考池内并位于第二差分光线通路出口处的第二差分滤光片,配置于第二差分光线通路出口处的第二差分聚焦镜,以及配置于第二差分聚焦镜焦点处的第二差分探测器,所述分光准直装置均分的两束测试激光分别照射通过第一差分光线通路和第二差分光线通路,所述第一差分探测器和第二差分探测器分别连接激光转换计算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荧光测量模块包括垂直穿过测量池和参考池的第一荧光光线通路,配置于测量池内侧壁并位于第一荧光光线通路一端的第一凹透镜,配置于参考池内并位于第一荧光光线通路另一端的第一荧光滤光片,配置于参考池外并位于第一荧光光线通路上的第一荧光聚焦镜,以及配置于第一荧光聚焦镜焦点处的第一荧光探测器;所述第一凹透镜用于汇聚测量池内腐蚀物Ⅱ类激发荧光信号并将荧光信号沿第一荧光光线通路发出,所述第一荧光探测器连接激光转换计算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2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