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方法、系统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91721.6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7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王钊;侯静波;贾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08 | 分类号: | A61B8/08;A61B8/12;A6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周方建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模 成像 血管 内斑块 负荷 检测 方法 系统 终端 | ||
1.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次性同步采集血管内的第一模态图像和第二模态图像,所述第一模态图像和第二模态图像属于不同种类的模态图像;
根据第一模态图像测量血管管腔面积,根据第二模态图像测量血管外弹性膜面积;
根据血管管腔面积和血管外弹性膜面积计算血管内斑块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EM面积为血管外弹性膜面积,Lumen面积为血管管腔面积;所述第一模态图像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所述第二模态图像为血管内超声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模态图像测量血管管腔面积时,通过自动检测或人工检测的方式检测第一模态图像中血管管腔的边界,然后测量血管管腔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二模态图像测量血管外弹性膜面积时,通过自动检测或人工检测的方式检测第二模态图像中血管外弹性膜的边界,然后测量血管外弹性膜面积。
4.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导管,所述集成导管内设置有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
仪器主机,用于与第一探头配合完成第一模态图像的采集,以及用于与第二探头配合完成第二模态图像的采集;
处理终端,用于根据第一模态图像测量血管管腔面积,并根据第二模态图像测量血管外弹性膜面积,以及根据血管管腔面积和血管外弹性膜面积计算血管内斑块负荷;所述第一探头为OCT探头,所述第二探头为超声探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机包括:
OCT模块,用于与第一探头配合完成第一模态图像的采集;
IVUS模块,用于与第二探头配合完成第二模态图像的采集。
6.基于双模成像的血管内斑块负荷检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一次性同步采集血管内的第一模态图像和第二模态图像,所述第一模态图像和第二模态图像属于不同种类的模态图像,所述第一模态图像为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所述第二模态图像为血管内超声图像;
边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模态图像中血管管腔的边界和第二模态图像中血管外弹性膜的边界;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界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计算血管管腔面积和血管外弹性膜面积,以及根据血管管腔面积和血管外弹性膜面积计算血管内斑块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7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