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针刺万能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91663.7 | 申请日: | 202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5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薛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玉民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B50/3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刺 万能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万能收集装置,包括:贮针箱;所述贮针箱一端设有开口,与穿刺针插接适配;还包括滑槽口以及与其连通的回形槽;所述滑槽口以及与其连通的回形槽位于贮针箱开口一端的两侧,呈对称设置;还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设置于贮针箱开口一端;使用时,通过贮针箱贮藏穿刺针;穿刺针手柄从滑槽口放入、滑至回形槽固定;本发明单手操作即可完成,便捷、安全、高效,能够实现对各类穿刺针的收集,有效避免针刺伤、全流程安全管理穿刺类医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开创性解决了穿刺类医耗的防针刺、避感染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针刺万能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类医疗器械,是临床使用极其广泛的医用耗材,针刺伤及其带来的院内交叉感染一直都是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难题。有的产品进行了防针刺设计,比如防针刺安全留置针,其防针刺原理为通过锁死针尖实现,对临床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求极高,一旦穿刺不成功针尖即被锁死,报废率高,所以未得到临床普遍应用;再比如防针刺采血针,由于防针刺结构体积过大影响采血操作,再加上大幅度增加了使用成本,所以,临床仍以普通采血针为主。
2020年4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年度报告(2019年)》,以评价医疗器械风险为主线,2019年,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接收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96345份。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报告数166734份,占比42.07%,高居不下,对患者及其护理带来高风险。针刺伤风险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用于收集穿刺针的产品。新冠疫情肆虐再次警示我们:有效保护穿刺安全、全流程安全管理是切断院内交叉感染的必要途径!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对穿刺针有效收集的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迫切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防针刺万能收集装置,能够实现穿刺针的有效收集,避免针刺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防针刺万能收集装置,包括:贮针箱;所述贮针箱一端设有开口,与穿刺针插接适配;还包括滑槽口以及与其连通的回形槽;所述滑槽口以及与其连通的回形槽,位于贮针箱开口一端的两侧,属于对称结构,用于卡接固定穿刺针柄;还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设置于贮针箱开口一端,U型板的上沿高于回形槽的第二滑槽。
有益效果:使用时,通过贮针箱有效收集、贮藏穿刺针;穿刺针手柄从滑槽口放入、滑至回形槽回档扣合固定。实现对各类穿刺针的有效收集,有效避免针刺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U型板设置于贮针箱开口一端,U型板的上沿高于回形槽的第二滑槽。
有益效果:实现对穿刺针的整体有效固定,避免移动或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U型板凹口朝上设置。
有益效果:“U”形口的设计体现了与人体力学操作习惯的完美融合,便于单手完成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槽包括由上到下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通过过渡槽连通。
有益效果:使用时,穿刺针手柄通过滑槽口进入到第一滑槽,然后滑过过渡槽,进入到第二滑槽回档扣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贮针箱远离所述开口一端设置有软塞。
有益效果:穿刺针放入贮针箱后实现针尖全流程防护且防止血液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回形槽远离滑槽口的背面设置有指腹槽,上设防滑件,防滑件包括防滑凸点或横纹等。
有益效果:避免操作时手的滑动,便于单手完成操作,提供安全性、便捷性的双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顶部设置有弧形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玉民,未经薛玉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91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