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87609.5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1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林;宋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16/9536;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裴姣姣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荐 模型 目标 函数 构建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历史项目的第一历史特征向量和目标特征向量;基于当前时间与历史行为时间构建时间因子模型;获取基于所述时间因子模型影响下的第二历史特征向量;获得初始特征交互向量;获取初始交互层的注意力机制权重;计算带权特征向量历史项目;基于交互结果获得深层交互模型注意力权重值;计算历史评分相似性与目标项目的乘积;构建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以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对参数使用自适应学习率,每次随机选择训练事例,使每个模型参数向负梯度方向更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推荐模型的函数构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融合时间因子和双层注意力机制的协同过滤算法。涉及推荐系统领域。本发明针对时间对用户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引入时间影响因子方法。考虑到用户喜好具有稳定性,并且设置了阈值。同时发现用户即使选择了同类商品,却存在选择原因可能不同的现象,为了更加准确预测用户下一行为,提出了引入注意力机制。考虑推荐系统存在越喜欢越推荐,越陌生越不推荐的现象,推荐的多样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信息闭环。所以本专利设计先进行特征交互,发掘深层特征,再计算特征间的注意力机制。为防止推荐准确度不高,设计了双层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特征处理,初始交互层使用特征间乘积的方式进行交互,深层交互层使用拼接向量的方式交互。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普及,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改变。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挖掘用户喜好,可以帮助用户从海量数据中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有助于减少用户在海量数据中搜索信息的时间。推荐系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在电商领域中帮助用户选购合适的商品,从而增加商品销量,带动经济增长。
然而推荐系统现存的方法中存在一些问题,用户需求是模糊不确定的,很长时间前的喜好可能与现在不同,用户选择同类商品时选择的原因可能不相同,推荐系统算法存在推荐多样性低,信息闭环的特点。为此,我们对这类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时间影响因素中,用户对于很久之前的喜好,用户的喜好很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用户四年前爱看文艺片,最近半年学习压力大,喜欢看轻松愉悦的喜剧片。因为四年前的历史行为数大,在模型学习的过程中,更偏向推荐文艺片,但这与用户现在行为不符,四年前的喜好应该对现在的偏好选择影响小,现在的喜剧片的特征向量应该权重更大,我们考虑时间对用户喜好的影响。同时用户喜好具有稳定性,一定时间不会发生变化。
在注意力机制中,由于用户选择相同类物品结果相同,但选择的原因可能不同,为了区分用户对某一特征的喜好,所以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比如用户看了电影A和B,发现共同都有女主角a,但是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发现电影B中男主角是b,用户对于女主角a来说,更喜欢男演员b,那么下一部推荐的电影,倾向于推荐男演员b的电影,为了更好的预测用户行为,我们深究其原因,对用户行为进行量化,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注意力模型最近几年在深度学习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图像处理、语音识别还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中,都很容易遇到注意力模型的身影。
目前推荐系统容易存在推荐多样性低,容易形成信息闭环。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ItemCF,常用的衡量方法有jacarrd相似度、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似度等等。基本思想是通过用户所有历史评分项目的相似性,计算目标项目和历史项目的距离来判断是否要给用户推荐,存在项目间向量表达不足的问题。如果出现用户较陌生的物品,则相似度很小不会推荐,会造成越喜欢越推荐,越陌生越不推荐的现象,使推荐物品多样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及终端,以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对参数使用自适应学习率,每次随机选择训练事例,使每个模型参数向负梯度方向更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推荐模型的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7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