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滩涂区红树林装配式防风扶浪造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87309.7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芳;刘月;谢志远;王佳;陈玲;周灵;付小帅;段艳霞;周明;严丽;明振庄;杨辉蓉;谢顺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2;A01G24/10;A01G24/28;A01G24/20;A01G9/02;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刘影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滩涂 红树林 装配式 防风 造林 方法 | ||
1.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组件、上层组件和填料体,所述基层组件为镂空结构,所述基层组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避位圆孔,所述上层组件设在所述基层组件的上方,所述上层组件的中部设有第二避位圆孔,所述第二避位圆孔与第一避位圆孔上下对应设置;
填料体的下端设在滩涂区的种植穴内,填料体的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第一避位圆孔设置,苗木穿过第二避位圆孔后伸入到填料体内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组件的四角设有连接凹槽,多个基层组件串联成列设置,与苗木种植垄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基层组件通过边缘连接件固定,所述边缘连接件为开口向下的U形,两端分别向下插入到相邻的两个连接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组件上设有多个镂空的长方孔,多个长方孔在所述基层组件上成多个区域设置,每个区域内的多个长方孔均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模块,两个固定模块的形状和尺寸一致,两个固定模块对接成所述基层组件,中间形成第一避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模块短边的中部两端均设有推进凹槽,所述推进凹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为盲端,对所述上层组件进行定位,上层组件的下端设有与推进凹槽对应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伸入到所述推进凹槽内且二者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组件包括两个定位模块,两个定位模块的形状和尺寸一致,两个定位模块对接成所述上层组件,中间形成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避位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避位孔和第二避位孔同轴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模块的长边放置方向与所述固定模块的长边放置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定位模块长边的外侧设有固定插件,固定插件插入到基层组件的镂空孔内定位且对所述上层组件进行定位,所述定位模块的相邻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通过卡件进行连接,并对所述定位模块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体为U形,所述填料体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定位沿,所述定位沿伸出所述第一避位孔设置,所述定位沿的下端与所述基层组件的上端面贴合设置,所述上层组件与所述填料体对应的区域设有避位腔,所述避位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定位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区红树林造林用装配式防风扶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体包括内壁、外壁和包裹填料,所述内壁包覆在所述包裹填料的内侧,所述外壁包裹在所述包裹填料的外部,所述外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壁的厚度,所述内壁和外壁均由玉米淀粉压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73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地面控制的InSAR绝对相位确定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对开印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