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85231.5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蒋锦茂;张以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充电 保护 电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该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过放电压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逻辑电路、驱动电路、第一晶体管和状态切换电路,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根据过放检测电压和基准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生成过放电压控制信号,充电检测电路用于根据第二电源电压生成第一控制信号,逻辑电路用于根据过放电压控制信号和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驱动电路根据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栅极控制信号,以驱动第一晶体管导通或关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锂电池的过放检测电压降低至过放电压值以下进行充电时,通过充电检测电路能够消除充电时第一晶体管两端的压降,避免芯片因二极管压降出现过热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锂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锂电池的安全保护也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中功率晶体管和控制器集成在同一颗芯片或在同一封装中,当锂电池的电压在过放电压值以下时,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功率晶体管的两端会存在二极管压降,此时如果充电电流较大或充电时间较长,会导致芯片过热,严重时会导致芯片功能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和锂电池,以实现在锂电池在过放电压值以下充电时,消除晶体管两端的二极管压降,保证芯片具有良好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过放电压检测电路、充电检测电路、逻辑电路、驱动电路、第一晶体管和状态切换电路,所述状态切换电路的第一端与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状态切换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入过放检测电压,所述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入基准电压,所述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过放检测电压和所述基准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生成过放电压控制信号并从其输出端输出;
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入第一电源电压,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入第二电源电压,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源电压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从其输出端输出;
所述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过放电压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从其输出端输出;
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逻辑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栅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或关断。
可选地,所述逻辑电路包括或门;
所述或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过放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或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充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或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直流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入所述第二电源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接入第三电源电压;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接入所述直流电源电压,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入所述第一电源电压,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三电源电压,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非门和第二非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5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