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工具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84903.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8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泽宁;杨远俊;刘俊;李超;罗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工具 智能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工具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工具增减模块,用以录入电力工具信息,并将录入的电力工具信息与所述电力工具进行绑定;根据归还异常结果生成注销提醒信息或补充提醒信息;维护模块,用以生成未来检修计划,并输出待检查提醒信息;工具使用模块,用以根据预设判断规则判断所述待下发的电力工具和所述使用人员是否符合下发条件;以及根据所述待归还的电力工具的使用记录数据和所述领用记录数据判断记录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判定所述使用人员已将待归还电力工具完成归还;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使用人员未将待归还的电力工具进行归还并输出归还超时报警信息。本发明记录监控所有借还行为,简化电力工具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工具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区供电局生产环节的工器具品种多,数量大,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作人员每天工作中要按规定正确使用,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归还,不能遗漏在现场,以免带来资产损失和安全隐患。这就给安全工器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严格的借、还登记、经常盘点整理、核对,这使得工器具库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工器具借还的效率难以提升,工作的压力非常大。部分工具还需要定期检验,大大加大了工具管理的难度。目前虽然采用条码技术作了部分尝试,但因条码信息量小、自动识别效率低、容易污损,对整体工作的改进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力工具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电力工具管理工作非常繁琐,管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力工具智能管理系统,包括:
工具增减模块,用以按照预设登记格式录入电力工具信息,并将录入的电力工具信息与所述电力工具进行绑定;还用以根据所述归还异常结果生成对所述待归还的电力工具的注销提醒信息或补充提醒信息;
维护模块,用以记录电力工具的检修日期信息,根据记录的所述检修日期信息按照预设维护规则生成未来检修计划,并根据所述未来检修计划输出电力工具的待检查提醒信息;还用以据接收的归还超时报警信息获取待归还的电力工具的维修数据,并根据所述维修数据生成归还异常结果;其中,所述归还异常结果包括遗失、损耗、遗漏;
工具使用模块,用以响应于使用人员的使用请求获取待下发的电力工具的维修情况并调取所述使用人员的个人账号信息,根据预设判断规则判断所述待下发的电力工具和所述使用人员是否符合下发条件;若符合,则将所述待下发的电力工具下发至所述使用人员,并生成电力工具的使用记录数据和使用人员的领用记录数据;若不符合,则输出借出失败报警信息并对所述使用人员的使用请求进行限制;以及,用以响应于使用人员的归还请求,获取待归还的电力工具的使用记录数据,并获取所述使用人员的领用记录数据,根据所述待归还的电力工具的使用记录数据和所述领用记录数据判断记录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判定所述使用人员已将待归还电力工具完成归还;若不一致,则判定所述使用人员未将待归还的电力工具进行归还并输出归还超时报警信息;
报警模块,用以根据接收的借出失败报警信息或归还超时报警信息,向电力工具的管理人员发出报警通知;还用以根据所述未来检修计划判断电力工具是否年检将要到期,若需要将要到期,则向电力工具的管理人员输出年检到期报警通知。
优选地,还包括:人员模块,用以登记电力工具使用人员的个人账号信息并录入所述使用人员相应的身份信息,并将使用人员的个人账号信息与录入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其中,所述身份信息至少包括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工卡信息;
台账管理模块,用以实时获取所述智能管理系统的所有使用情况数据,将所述使用情况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输出给所述电力工具的管理人员。
优选地,所述工具增减模块录入的电力工具信息至少包括电力工具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检修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4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建筑用耗能减震装置
- 下一篇:基于FPGA的中频数字波束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