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83571.4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9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光;吴海洋;刘成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A47G19/22;C08L63/00;C08L75/04;C08L25/06;C08K13/04;C08K7/26;C08K7/14;C08K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速效 降温 恒温 功能 不锈钢 保温 容器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外盖制备:落料后拉伸,清洗后光亮退火,拉伸整形后切边,平口后清洗烘干;S2、内盖制备:落料后拉伸,清洗后光亮退火,拉伸整形后切边,滚螺纹后清洗烘干;S3、将吸热材料于80℃加热15‑25min,成型后放置在外壳内,然后放上内盖后用压机压实成,然后对弧口焊接,砂口部焊瘤,百洁布磨口,电解并精磨口,抛光后用激光焊手柄,口部缠胶带,喷塑后撕口部胶带,印丝后摇响杯,去污后贴底片。本发明通过在吸热材料于外盖和内盖之间压缩,实现了水快速降温至50‑60℃,保持恒温状态24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容器加工工艺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保温容器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
保温容器的热力传播有三种途径:辐射、对流和传递。保温容器内银色的杯胆能反射热水的辐射,杯胆和杯身的真空能阻断热力的传递。
提高现有保温容器的保温效果一直是本领域的主要技术问题,另外保温性能提升以后,如何快速降温后在保温,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故此亟需开发一种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速效降温恒温功能的不锈钢保温容器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外盖制备:落料后拉伸,清洗后光亮退火,拉伸整形后切边,平口后清洗烘干;
S2、内盖制备:落料后拉伸,清洗后光亮退火,拉伸整形后切边,滚螺纹后清洗烘干;
S3、将吸热材料于80℃加热15-25min,成型后放置在外壳内,然后放上内盖后用压机压实成,然后对弧口焊接,砂口部焊瘤,百洁布磨口,电解并精磨口,抛光后用激光焊手柄,口部缠胶带,喷塑后撕口部胶带,印丝后摇响杯,去污后贴底片。
优选地,所述S3中,吸热材料成型后的维氏硬度为150-160HV。
优选地,所述吸热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氨酯预聚体40-50份、环氧树脂70-90份、玻碳纤维15-25份、丙酮8-16份、聚苯乙烯4-8份、固态石蜡3-9份、冰凉剂2-6份、膨胀珍珠岩1-5份、环保胶4-8份、酚醛泡沫3-9份、胶粉聚苯4-8份、玻璃棉3-9份、岩棉2-8份、保温改性料10-20 份。
优选地,所述吸热材料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玻碳纤维、固态石蜡、膨胀珍珠岩、酚醛泡沫、胶粉聚苯、岩棉、玻璃棉和保温改性料研磨成粒径为2-3μm的混合粉末;将混合粉末加热到120-140℃,然后加入冰凉剂,搅拌3-4h;然后冷却至40-70℃,然后加入丙酮、聚苯乙烯、环保胶、聚氨酯预聚体和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升温至140-160℃,保温搅拌1-2h,冷却即制得所述保温材料。
优选地,保温改性料的原料包括:聚乙烯醇、疏水性树脂、硅藻土、高岭土、白棉、熟石膏粉、漂珠、稀土、氢氧化镁、碳酸钠、铝粉、羟甲基纤维素、无机粘接剂、木屑、硬脂酸镁、云母粉、熟胶粉、泡沫粉、轻质陶粒、硅烷偶联剂KH-550、聚丙烯酰胺和六偏磷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83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碛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下一篇:冰碛层隧道超前预支护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