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8932.6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郜亮;李孝攀;韩德飞;李孟雄;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转炉 终点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投弹后,根据本炉投弹数据与最近炉次投弹数据的进行比对,由二级控制系统自动筛选出投弹温度偏差≤5℃(T)、碳含量偏差≤0.02%(C)、投弹氧含量偏差≤50ppm(O)的n个炉次;并提取这n个炉次实际终点化验磷(P)含量,求得TCOP之积Q1~Qn,对此n炉的Q值赋予不同权重W1~Wn,计算n炉次实际TCOP之和得出本炉的预测Q值Q参,然后在转炉终点测试时,通过Q参和投弹数据计算实时磷含量。本发明所述预测方法提高了转炉终点磷含量控制的准确性,可以避免因终点磷高造成的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且该方法无需另外添加装置,操作方便,数据简单易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预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转炉冶炼达到终点后,可取钢样检测判定成分是否合格,取钢样的方法包括副枪在线取样法、倒炉取样法。
随着炼钢信息技术的发展,炼钢模型得到不断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根据原料及冶炼过程,不断对模型进行训练,从而不断提高模型准确性,达到推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目的。此种方法在原料比较稳定的前提下,模型准确性较高;当铁水的重量和成分、废钢的重量及组成结构变化较多时,适应性较差。
目前采用的倒炉取样法,且使用投弹技术后,在出钢过程中从炉后取样,实现“不倒炉出钢”。由于取样时间较晚,样品成分检测之前,钢水已经出完,如果磷高,将造成超内控或回水的生产异常。因此,需要对转炉终点的磷含量进行预测。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预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终点磷的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测转炉终点磷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投弹后,根据本炉投弹数据与最近炉次投弹数据的进行比对,由二级控制系统自动筛选出投弹温度偏差≤5℃(T)、碳含量偏差≤0.02%(C)、投弹氧含量偏差≤50ppm(O)的n个炉次;并提取这n个炉次实际终点化验磷(P)含量,求得TCOP之积Q1~Qn,对此n炉的Q值赋予不同权重W1~Wn,计算n炉次实际TCOP之积的和得出本炉的预测Q值Q参,然后在转炉终点测试时,通过Q参和投弹数据计算实时磷含量。
上述权重W1~Wn为等差数列,按炉次由近及远其数值为由大到小,权重之和为100%。
所述n个炉次可以取值为8~15,优选取值为10。取10炉时,其Q值权重设置为
(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100%。
上述实时磷含量计算式为
P=Q参/实时投弹TCO之积。
在该方法中,提取的n个炉次中,如无终点磷含量数据炉次判为无效,重新向上追溯一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钢水处于相近温度下,相同碳及氧含量时,钢液的以下反应平衡处于相同状态:
5[C]+{P2O5}+[O]+[Fe]=2[P]+5{CO}+(FeO)
平衡常数K=f(T)=w[P]2*a{CO}5*a(FeO)/(w[C]5*w{P2O5}*a[O]*a[F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8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