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健康状态监控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8820.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文;嵇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健康 状态 监控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健康状态监控设备及方法,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其设备包括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管理终端,振动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处理件,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一延伸柱和第二处理件,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三固定架、第二延伸柱和第三处理件,第一处理件、第二处理件和第三处理件均包括壳体、信号采集件、核心处理件和天线,第一延伸柱和第二延伸柱上均设有感应件,管理终端包括无线汇集器、输入端、数据处理主板和显示屏。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准确获取动力系统各项数据,发送至管理终端,可以智能处理系统数据和专家的批注信息进行学习,形成算法,并系统进行监控,在故障发生之前报警,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
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健康状态监控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系统在汽车、大型装备、飞机、高铁等各个关系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的总要领域均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但系统设备健康监测方向仍旧停留在单个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的简单检测状态,而设备级的监测多依靠专家的经验通过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判断。
例如中国专利发明专利CN103926891A涉及一种移动通信机房基站动力环境设备监测系统,包括存储模块、运行状态数据获取模块、显示界面提供模块、动力环境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动力环境资源拓扑呈现模块、动力环境设备预警分析模块、动力环境设备告警分析模块、显示设备,该移动通信机房基站动力环境设备监测系统获取机房、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收集的机房、基站站动力环境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并根据获取的运行状态数据、预存的机房、基站的动力环境设备的静态资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运算后,给动力环境专业维护人员提供准确的维护管理信息、预警及告警信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机房基站动力环境设备监测方法。
但是上述传感器依然有以下缺点:只能起到查看设备是否出现故障或濒临故障,无法在故障发生的前期发现;专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的,往往能在故障发生前期有所察觉,而不间断的专家在线查看是不现实的,也是低效的,专家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专家经验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承。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随着设备有效的健康状态监控越发重要,对自动、智能的健康状态监控设备需求越发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准确的获取动力系统的各项数据,先将数据变送然后发送至管理终端,避免数据干扰,监控灵活性高,可以智能处理多组系统数据以及专家的批注信息进行学习,形成对系统状态监控的算法,并可以对系统状态进行监控,并有效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报警,提高了系统健康状态监控的自动化水平的系统健康状态监控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系统健康状态监控设备,包括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管理终端,所述振动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处理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二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第一延伸柱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柱的一侧的第二处理件,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三固定架、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架上的第二延伸柱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二延伸柱的一侧的第三处理件,所述第一处理件、第二处理件以及第三处理件均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信号采集件、与所述信号采集件连接的核心处理件以及与所述核心处理件电连接的天线,所述第一延伸柱和第二延伸柱上均设置有感应件,所述管理终端包括与所述天线电连接的无线汇集器、用于获取管理批注信息的输入端、用于处理所述无线汇集器和输入端的信息的数据处理主板以及与所述数据处理主板电连接的显示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数据处理主板包括用于获取所述无线汇集器和输入端的信息的内存、用于计算所述内存获取的信息的CPU、用于辅助所述CPU进行计算的GPU以及用于存储计算结果的硬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第一处理件、第二处理件以及第三处理件均还包括电池件,所述核心处理件和信号采集件均与所述电池件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8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