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拓扑数据自动生成与拓扑状态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76295.9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庄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交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113/0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颖棋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拓扑 数据 自动 生成 状态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拓扑数据自动生成与拓扑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自动生成配网数据;步骤A2)数据重构与可视化拓扑渲染校验。本发明解决了配电网电力系统的模拟算法包在设计以及测试过程中大规模节点数据的生成和可视化分析的开发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电力潮流运行计算与网架模拟软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配网拓扑数据自动生成与拓扑状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电力市场的开发、发展与深化,电力市场的参与者由传统意义上的220kV出线专变用户与发电厂范围向更低电压等级、更小发用电量与接入电网容量用户与分布式发电机组间扩大,使得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电力市场改革带来的成果,起到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这样的市场设计思路对配网自动化运行与控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合理的设计目标出清函数,并实时进行校验配网运行状态,成为更大规模市场建设与设计过程中的前提条件之一。伴随着配网电力系统的模拟算法包设计以及测试过程,对于大规模节点数据的生成与可视化分析,成为开发中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配网拓扑数据自动生成与拓扑状态检测方法,解决配电网电力系统的模拟算法包在设计以及测试过程中大规模节点数据的生成和可视化分析的开发难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配网拓扑数据自动生成与拓扑状态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自动生成配网数据;
步骤A2)数据重构与可视化拓扑渲染校验。
优选地,所述步骤A1)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B1)读取母网架即待复制网架的数据;
步骤B2)设置复制的起始子网架生成后链接母网架的节点和复制子网架的数目,将供电半径、子网架节点数范围设置为随机扰动参数;
步骤B3)识别母网架信息并进行复制;
步骤B4)将母网架信息进行文件保存。
优选地,所述步骤B2)按照设置的子网架数目和随机扰动参数为依据复制起始子网架连接母网架的节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B3)的母网架信息包括线路信息、变压器信息、开关信息和节点类型信息。
优选地,所述步骤A2)中数据重构与可视化拓扑渲染校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初始化母网架的线形,组件展示模块;
步骤C2)初始化坐标轴;
步骤C3)渲染起始子网架生成后链接母网架节点位置与点位;
步骤C4)更新线路阻塞情况与运行参数,以不同颜色渲染;
步骤C5)更新线路物理参数;
步骤C6)检验开关状态并渲染组件合断状态,采用转移子矩阵识别,自动对运行开关与拓扑校验,避免配网孤岛运行和串供,保障配电网运行的合理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C2)中初始化坐标轴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在无坐标系的前提下,虚化坐标以二叉树的样式生成;
步骤D2)渲染配网各元器件;
步骤D3)渲染配网线路的参数数据与线形;
步骤D4)渲染变压器的参数数据与线形。
优选地,所述步骤C5)中的线路物理参数包括电流电压标值和相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交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交能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6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