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柔性树脂版平顶网点的观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4537.0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莉;王国才;李燕玲;王盼;兰晓丽;马晓丽;王晓阳;陈雷;王怀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G01N21/8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王唤霞 |
地址: | 473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树脂 平顶 网点 观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柔性树脂版平顶网点的观测方法,采用三维显微镜进行观测,并且对平顶网点进行消光,从而观察到比较清楚的平顶网点。一种对柔性树脂版平顶网点的观测方法,用消光剂对待测柔性树脂版样品进行消光处理,然后使用三维显微镜对柔性树脂版样品平顶网点进行观察并统计出三维数据,照明方式选择同轴落射、光源亮度120、500倍镜物镜,并打开去除反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树脂版平顶网点,尤其涉及一种对柔性树脂版平顶网点的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版印刷作为一种特殊的凸版印刷,按照印刷技术标准术语GB/T 9851.3-2008对柔性版印刷的定义:用弹性凸印版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方式。目前,国内外柔性版印刷在包装装潢、商业和报纸印刷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国家政策对“绿色印刷”的号召和普及,柔性版印刷方式在我国呈现迅猛上升的势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柔性版印刷行业中来。作为印刷界的朝阳产业,柔性版印刷与其他印刷方式相比,有其鲜明的优势,比如:绿色环保、承印物广泛(比如所用纸张、塑料薄膜、不干胶纸、玻璃纸、瓦楞纸、铝箔、纺织品等,对承印物表面是否平整,几乎没有要求。)、油墨层厚度比凹版印刷薄,比胶版印刷厚实,印品的质量比胶印等其他印刷方式稳定、效率高,速度快,因此柔性版印刷在激烈的印刷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虽然柔性版印刷具有以上诸多优点,而且采用轻压印刷方式,但仍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由于柔性印版自身柔软、有弹性、易形变,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网点扩大现象,进而导致色彩层次和复制效果的变化,5%以下的网点,在印刷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丢失现象,10%~15%网点的再现性很差,暗调层次的网点有时会转变成实地,这使得印品的实地质量非常难以稳定。图像因色彩层次差异而发生严重变化,整个印品画面层次不清,很难再现图像色彩细微的层次变化,使得印品的立体感不强。
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诸如在印刷压力作用下导致的网点变形、网点扩大、小网点丢失以及层次并级等现象,激光雕刻的平顶网点技术应运而生。
平顶网点激光雕刻制版技术所产生的网点是“平顶”,见图2,网点的顶部相对于传统激光制版的网点图图1呈现出平面状,肩部倾斜呈陡坡状,肩部以上垂直于印版版面。由于“平顶网点”顶端呈平面状,其受力点多,印刷压力被多个受力点分担,因此,“平顶网点”顶部的受力均匀稳定。又因为“平顶网点”的肩部倾斜呈陡坡状,肩部延伸长度比圆顶网点要大,所以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平顶网点”的底部能够分担更多的压力,使得网点的变形大部分集中在网点的底部而不是顶部。因此在同样的印刷压力下,“平顶网点”产生的网点扩大比传统网点的网点扩大要小,从而大大提高了柔性版印刷的质量。
制作如图2的平顶网点,国内外制版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富林特将传统曝光机内置UVA-LED光源的NExT技术;(2)艾司科Inline UV技术;(3)科茂的高品质LED光源KMF-LED平顶网点技术;(4)杜邦的充纯氮气制版Digicorr/Digi Flow技术;(5)柯达的敷盖隔氧薄膜Flexcel NX技术;(6)麦德美LUX技术。以及中国专利CN 107521214 公开利用液体隔氧介质阻隔氧与烧蚀后裸露的树脂的接触,然后对柔性版进行紫外主曝光制作柔性版平顶网点的方法,以达到制作平顶网点的目的。
鉴于平顶网点复杂多样的制作技术和对印刷过程以及印品质量的影响,因此,研究“平顶网点”的网点形貌特征,对柔性版的研究、生产以及在印刷过程中解决网点扩大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平顶网点外观形貌观察最常用方法是显微镜,比如超景深三维显微镜(KEYENCE基恩士数码显微系统),但用该显微镜观察平顶网点存在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柔性版基会发生反光现象,造成观察到的网点之间出现反光的“假网点”,如图3、图5、图7所示,图中正常网点之间的各种形状的柱状物即是由于反光造成的“假网点”,既不美观,也影响对正常网点的准确计算。而且这种网点通过调整入射光亮度(50-250之间调整)、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如同轴落射、同轴侧光、同轴环光)、使用改善视觉效果中的去除对象物的反光功能等多种手段,都难以达到彻底消除反光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4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