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自动开锁器动作时间的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73485.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7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另明;马骏;谭又安;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F13/00 | 分类号: | G04F13/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自动 开锁 动作 时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航空救生仪表的测试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自动开锁器动作时间的装置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是在模拟高度相应的负压状态下,用软锁针替代高度膜盒准确锁定自动开锁器到达预定开锁高度时的杠杆位置,待自动开锁器所处环境恢复到当地气压后,再通过光电感应的方式准确捕捉自动开锁器从启动工作到开锁释放的动作时间。对比原来的声控测试方法,本发明不仅实现了自动开锁器在模拟高度负压环境中完成上锁和开锁的功能,而且能准确测出动作时间,彻底解决了原来通过声电感应的方式来监测自动开锁器的齿轮启动声音,以此来判断自动开锁器启动工作的时间起点,导致动作时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救生仪表的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检测自动开锁器动作时间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某型自动开锁器是一种根据飞行高度确定救生开锁时间的航空救生装置。它只有在高度控制机构和延时机构都解除对上锁状态的控制后才能发挥开锁救生功能。
动作时间指自动开锁器到达预定开锁高度后,其高度膜盒对延时机构解除制锁时到自动开锁器开锁结束的延时时间。
动作时间是按照工艺规范装调确定的,要求满足(1±0.2)s,其准确性对救生安全有直接影响。测量时自动开锁器必须处于预定高度对应的低压环境中,而高度膜盒和延时机构又都处于密闭的自动开锁器腔体内,外部无法直接观察到高度膜盒和延时机构的移动信号,因此不得不采用声控开关来捕捉自动开锁器的启动信号。
传统的测量方法如下:模拟高空跳伞,当环境气压升高到预定开锁高度对应的气压时,自动开锁器的高度机构解除对延时机构的制锁,此时用声控开关感应自动开锁器的延时机构启动的声音来捕捉计时起点,再用光电开关感应自动开锁器的钢索收缩的光信号来捕捉计时终点,计算从计时起点到终点的延时时间,这就是实测的动作时间。
上述测量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声控开关的感应灵敏度难以准确捕捉到自动开锁器的启动声音,而且还容易受外界环境噪音的干扰,导致的后果是同一只产品对动作时间的测量结果不稳定,其平均变化范围达0.2s~0.5s,占公差(0.4s) 的比值为50%~125%,生产交付困难。
改进动作时间的测量方法,解决测量不准确的问题,这是确保航空救生安全的必由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自动开锁器动作时间的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传统方法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测自动开锁器动作时间的装置,包括测试箱、软锁针插拔装置、钢索上锁装置和测试仪;
其中,所述测试箱包括箱体(1)、盖子(2)和自动开锁器(3),盖子(2) 盖在箱体(1)上组成密封腔体,自动开锁器(3)安装在箱体(1)内;
所述软锁针插拔装置安装在箱体(1)内,包括软锁针(4)、光电开关一(6) 和可伸缩结构一,所述的可伸缩结构一包括动力结构一和伸缩拉杆一,动力结构一驱动伸缩拉杆一上下移动,所述的伸缩拉杆一连接软锁针(4),并能将软锁针(4)插入和拔出自动开锁器(3);光电开关一(6)安装在箱体(1)内并处于伸缩拉杆一的外侧,随着伸缩拉杆一的上下移动,光电开关一(6)感应伸缩拉杆一移动,通过伸缩拉杆一移动感应软锁针(4)的移动,光电开关一(6) 将软锁针(4)的移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供测试仪解算;
所述钢索上锁装置安装在箱体(1)内,包括光电开关二(8)和可伸缩结构二,可伸缩结构二包括动力结构二和伸缩拉杆二,动力结构二驱动伸缩拉杆二上下移动,伸缩拉杆二连接自动开锁器(3)的挂钩(14),并能将自动开锁器(3)的钢索(13)拉出一定行程,使自动开锁器(3)上锁并储存开锁动力;光电开关二(8)安装在箱体(1)内并处于伸缩拉杆二的外侧,随着伸缩拉杆二的上下移动,光电开关二(8)感应伸缩拉杆二移动,通过伸缩拉杆二移动感应钢索(13)的移动,光电开关二(8 )将钢索(13)的移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供测试仪解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3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