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73031.8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会珍 |
| 主分类号: | E01F9/623 | 分类号: | E01F9/623;E01F9/60;F25D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工程 临时 信号 警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包括信号灯体,信号灯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信号灯体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该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二除湿件、转动环、永磁体B、限位杆、蜂窝活性炭网和永磁体A,转动环带动第二除湿件内壁的蜂窝活性炭网进行转动,第二除湿件内壁的蜂窝活性炭网旋转对进入到内筒腔内往上流动的空气进行旋转干燥过滤,第二除湿件内壁的蜂窝活性炭网转动配合始终不同的第一除湿件内壁的蜂窝活性炭网实现了全方面对进入到内筒腔内的潮湿空气进行全方面的干燥过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多,特别是2020夏季南方诸多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当城市内的洪水逐渐退去时,城市内的电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导致路口的红绿灯无法正常进行使用,此时则需要用临时信号警示灯作为指挥交通的工具,但是现有技术的临时用信号警示灯一般无法用于洪水刚刚退去且极度潮湿的路面,原因在于洪水退去后,路面上的积水蒸发成水蒸气且水蒸气往上漂浮,不断上浮的水蒸气和潮湿的空气极易进入到信号警示灯体内,造成信号警示灯体内电源设备以及电子元件等设备的损坏,此外,现有技术的信号警示灯往往都具有散热的效果,散热则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信号警示灯体内,对工作电源进行散热,但是洪水退去的城市路面上,空气和气流均极为潮湿,因此将潮湿的空气吸入到信号警示灯体内则会影响信号警示灯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信号警示灯的损坏等。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临时用信号警示装置,包括信号灯体,信号灯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为空心圆柱体,第一箱体的底部为镂空,信号灯体的底端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部,第一箱体腔内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源,信号灯体顶部的信号灯通过导线与电源电信号连接,第一箱体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的顶端,第二箱体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活动贯穿第二箱体顶部壁面,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位于第二箱体腔内,第二箱体腔内设置有球形的内筒,且内筒的顶端和底部均为镂空,内筒的顶端和内筒的底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腔内的顶部壁面和底部壁面上,内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环状的底筒,且底筒伸出在第二箱体底部的下方,底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凸起向下的空气滤网,转动杆的底端伸入在底筒腔内,且转动杆的底端外壁固定安装有抽风扇叶,第二箱体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箱体腔内相互连通的送风孔,且送风孔呈环状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内筒腔内设置有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固定套筒和第一除湿件,固定套筒为空心圆柱体,固定套筒顶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箱体腔内顶部壁面上,且位于固定套筒腔内的中心位置处,第一除湿件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外壁上,且第一除湿件在固定套筒外壁上从上到下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湿件由一个直径较大的圆形的板体和两个直径较小的圆形板体组合而成的S形状,第一除湿件直径较大的圆形板体呈上下交错的状态连接在一起,另外两个直径较小的圆形板体分别固定安装在上下交错的两个直径较大的半圆形板体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除湿件的三个圆形板体为镂空,且第一除湿件的三个圆形板体之间固定安装有蜂窝活性炭网,蜂窝活性炭网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的,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会珍,未经王会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3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