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循环再利用喷淋布水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73016.3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惠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37 | 分类号: | F24F1/037;F24F1/0323;F24F11/30;F24F110/10;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河南银隆律师事务所 41186 | 代理人: | 王帅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再利用 喷淋 水系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调加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循环再利用喷淋布水系统,包括壳体、制冷系统、喷淋装置、挡水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容纳喷淋水的腔室;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泵和喷嘴,喷淋管的下端连通至腔室内;喷嘴的上方固定有挡水板和驱动装置,挡水板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挡水分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挡水分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在水雾雾化前就采用第一换热器对其进行一次冷却,在水雾雾化后、喷出前使用第二换热器对其进行二次冷却,避免水雾温度高影响出风温度,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搭配使用,起到对湿度的实时检测、实时调节、自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加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循环再利用喷淋布水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加湿主要用于向房间等空调作用环境中增加湿度,其是通过先将水雾化成细小的水雾,然后借助风扇等产生的风力将水雾吹出,然后在空调出风口与空调的出风混合后被吹出。其至少存在的问题有:在夏天空调出风为温度较低的冷风,水雾温度接近室温并且通常高于空调出风的温度,当较高温度的水雾碰到较低温度的空调出风后,会将空调出风的温度提高,降低制冷效果,并且使得空调设定温度与实际出风温度相差较大,即使通过调低设定温度,以缩小与实际出风温度的差别,首先其控制系统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模型,设计、计算繁琐。
因此,需要一种热循环再利用喷淋布水系,以克服上述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循环再利用喷淋布水系统,包括壳体、制冷系统、喷淋装置、挡水板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容纳喷淋水的腔室;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泵和喷嘴,所述喷淋管的下端连通至所述腔室内,所述喷淋管上依次安装有所述喷淋泵和所述喷嘴,所述喷淋泵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喷淋水的上方,所述喷嘴朝上设置;
所述喷嘴的上方固定有挡水板和驱动装置,所述挡水板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挡水分板,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挡水分板在水平面内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制冷管路、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制冷装置的冷媒出口通过所述制冷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最终连接至所述冷媒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腔室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且位于所述挡水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动皮带轮、传动皮带、从动皮带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
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有所述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一个挡水分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另一个挡水分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为至少三个,所述至少三个喷嘴在所述壳体的任一横截面内均匀布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空调作用环境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的控制端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分板的下端面的高度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分板的下端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滴水槽。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在水雾雾化前就采用第一换热器对其进行一次冷却,在水雾雾化后、喷出前使用第二换热器对其进行二次冷却,避免水雾温度高影响出风温度,保证空调的制冷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惠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惠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3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