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71950.1 | 申请日: | 202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娜;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06;A61P17/02;A61P17/00;A61P29/00;A61P3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智慧管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4 | 代理人: | 马俊平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肤 痈肿 中药 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医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原料有大黄、黄柏、姜黄、白芷、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泽兰、荆芥组成,辅料为凡士林。本发明具有清热、散瘀、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达到对皮肤疮痈肿毒,体表或深部感染、炎症治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治疗体表或深部感染、炎症,比如如乳腺炎、睾丸炎、阑尾周围脓肿、腮腺炎、丹毒、静脉炎、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术后早期感染致皮肤肿胀等皮肤疮疡肿毒,以红肿热痛为主者,西医上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症状消失缓慢,往往可导致转为慢性疾病,若加上此种膏药作为外用药进行外敷后,可经局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不仅能发挥抗菌、消炎、镇痛、杀菌效果,而且有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及抑制炎性分泌物炎性介质产生的作用,对炎性感染所致的皮肤疮痈肿毒、结节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疗效,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治疗体表或深部感染、炎症效果差,治疗时间长,症状消失缓慢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由原料和辅料组成,所述原料包括大黄、黄柏、姜黄、白芷、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泽兰、荆芥组成,所述辅料为凡士林。
优选的,该中药膏剂重量份数为:大黄25—50份、黄柏25—50份、姜黄25—50份、白芷25—50份、陈皮10—18份、苍术10—18份、厚朴10—18份、甘草10—18份、天花粉50份、泽兰30-50份、荆芥15—20份、凡士林700—1500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治疗皮肤疮痈肿毒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按照所述中药膏剂的重量份数取出各种原料和辅料;
b、将大黄、黄柏、姜黄、白芷、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泽兰、荆芥用中药打粉机磨成200目以上的粉末混合物;
c、将凡士林盛入锅中,加热至80℃,至完全融化,将步骤(b)中所述的粉末混合物放入盛放有凡士林的锅中,然后加热并顺时针搅拌直至颜色呈现金黄色,降温后得到滤液;
d、将步骤(c)所述的滤液的凉置,直至滤液的温度降至20—30℃制成为中药软膏剂;
e、将步骤(d)中所述的中药软膏剂装入包装盒中。
上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原料和所述辅料比例为2:8或3:7或2.5: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71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挤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布尿裤加工用无纺布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