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8456.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少辉;毕宏海;储江顺;李楠;孙晓光;黄健;李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51/06 | 分类号: | C09J151/06;C09J123/06;C09J177/00;C09J125/06;C09J123/08;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候型衬 塑钢 管用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粘接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乙烯20‑30份、改性聚乙烯20‑40份、聚酰胺10‑20份、聚苯乙烯10‑20份、填料1‑10份、助剂1‑3份。上述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所述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填料和助剂,并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S2、将经步骤S1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挤出料条通过循环水槽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吹风机吹风干燥后进入切粒机造粒,制得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本发明的粘接树脂的粘接强度较大,能够很好地提高衬塑钢管在使用时的耐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接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衬塑钢管是通过粘接树脂将塑料层和钢层连接成一体的,从产品的结构上,整个复合体系各层间承受压力时能否有机地协同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粘接树脂的作用,在复合管的承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其粘接性能对钢塑管产品的应用性能有直接影响。考虑到衬塑钢管的使用环境,粘接树脂需要面对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化学因素(氧、臭氧、水分、化学介质和腐蚀性气体等)和物理因素(光、热、电磁、辐射和机械应力等)。不同的粘接树脂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受环境因素表现出的耐侯性能有差异,而且不同因素组合或共同作用也需要粘接树脂具有多种耐侯性能。
耐候型的粘接树脂在保证衬塑钢管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衬塑钢管在不同环境下的长期应用稳定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复合管道行业和粘接技术的发展,耐候型粘接树脂将成为衬塑钢管生产的首选产品,并且粘接树脂的耐候性能也将成为衬塑钢管生产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衬塑钢管用的粘接树脂表现出的耐候性能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粘接树脂的粘接强度较大,能够很好地提高衬塑钢管在使用时的耐候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所述粘接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的密度为0.920-0.960g/cm3,在190℃、2.16kg荷重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0-6.0g/10min,分子量为50000-70000。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乙烯采用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优选地,所述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马来酸酐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1.0-1.5%。
优选地,所述改性聚乙烯的密度为0.920-0.950g/cm3,在190℃、2.16kg荷重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2.0-6.0g/10min。
优选地,所述填料选自纳米级碳酸钙、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助剂选自抗氧化剂、偶联剂、抗老化剂、抗静电剂、热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上述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所述聚乙烯、改性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填料和助剂,并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S2、将经步骤S1混合均匀的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挤出料条通过循环水槽冷却至室温,然后经过吹风机吹风干燥后进入切粒机造粒,制得耐候型衬塑钢管用粘接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邦中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8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