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7200.7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历从实;张耀中;刘建伟;韩艳;厉祖夷;张赛;魏殿伟;刘俊杰;应越红;胡振伟;李航;王春磊;罗帅领;刘飞;王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前坪水库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B3/02;A01G9/02;A01G22/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岩土 开挖 生态 修复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岩土边坡基面且开口向外的若干植生巢、位于植生巢内的生物基质、生长于生物基质上的绿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基面的坡度为30~90°,边坡基面包括岩基、土质和岩土喷射混凝土坡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深度为20~50cm,植生巢的直径8~25cm,相邻两个植生巢之间的纵横间距为30~2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基面或重力法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巢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基面方向至重力法线方向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基、营养基和表面基,其所占体积分别为:底基占20%~40%,营养基占75%~50%,表面基占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植包括攀藤和乔灌木。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营造植生巢:岩土坡面开挖一定深度后形成边坡基面,在边坡基面或经喷射混凝土处理后的边坡表面采用机械设备或人工进行钻孔或凿挖,钻或凿成的孔穴即为植生巢;b.绿植的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b. 绿植的种植包括以下步骤:(1)将底基和营养基采用专门的工具放入步骤a中的植生巢内,底基位于植生巢的底部,营养基位于底基的上表面,为绿植的种子、扦插枝条或幼苗提供营养;(2)将绿植的种子、扦插枝条或幼苗置入步骤(1)的营养基的中间部位,最后覆盖表面基,完成绿植的种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蜂巢式岩土开挖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b. 绿植的种植包括以下步骤:(1)绿植种子或枝条置入营养基内集中繁育,幼苗长至10~30cm后,先在植生巢内放入底基,然后将幼苗连同营养体移植栽入植生巢内,最后在营养基的表面覆盖表面基,完成绿植的种植和栽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前坪水库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未经河南省前坪水库管理局;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7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