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6453.2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5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和风;于金凤;刘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30 | 分类号: | C23C16/30;C23C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硒化锌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一,将厚度为30mm~50mm的一次成品多晶硒化锌片的作为待沉积面的一个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该表面的粗糙度小于Ra20的硒化锌抛光片,将硒化锌抛光片等离子清洗后置于石墨衬底沉积器的石墨衬底上;
步骤二,将锌料安装在坩埚内;
步骤三,将石墨衬底沉积器安装在石墨坩埚上且石墨衬底沉积器和石墨坩埚上下连通,再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真空炉内;
步骤四,在室温下,化学气相沉积真空炉通氩气,维持化学气相沉积真空炉的炉内的真空度;
步骤五,坩埚升温至坩埚的锌蒸发温度,石墨衬底沉积器升温至化学气相沉积温度;
步骤六,坩埚内的锌开始蒸发,向石墨衬底沉积器内通入氩气携带的硒化氢气体,向坩埚内通入氩气且坩埚内的蒸发的锌蒸汽经由氩气携带进入石墨衬底沉积器,在石墨衬底沉积器内,氩气携带的锌蒸汽和氩气携带硒化氢气体反应以使硒化锌化学气相沉积在硒化锌抛光片的待沉积面上;
步骤七,坩埚内的锌蒸发完毕,停止硒化氢气体的通入,坩埚降温至室温,石墨衬底沉积器降温至室温,出炉得到最终整体厚度为60mm~100mm的二次成品多晶硒化锌;
在步骤六中,与硒化氢混合的氩气的流量与硒化氢的流量的比例为6~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炉内的真空度为2000Pa~100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坩埚以0.4℃/min~2℃/min的速率升温,坩埚的锌蒸发温度为600℃~7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石墨衬底沉积器以0.2℃/min~1.2℃/min的速率升温,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温度为650℃~8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通入坩埚内的携带锌蒸汽的氩气的流量与锌的蒸发速率比例为4~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硒化氢和锌的摩尔比例为0.7~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硒化锌的沉积速率为60μm/h~200μm/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七中,坩埚以0.2℃/min~1.2℃/min的速率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晶硒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七中,石墨衬底沉积器以0.1℃/min~1.5℃/min的速率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4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屏电容检测电路
- 下一篇: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测试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