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6356.3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邵鑫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开成再生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30;B02C4/28;B02C23/02;B02C23/16;B07B1/28;B08B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付晓利 |
地址: | 4652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颗粒 回收 重复 利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用以解决大颗粒河砂做废弃处理、浪费资源的问题。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包括过滤装置、传送带、提升机和破碎装置,过滤装置上设有输料管,过滤箱内设有网筛,且通过网筛分为外箱和内箱,外箱与第一出料管相连,内箱与第二出料管相连,第二出料管与第三出料管相连,所述第一出料管下设有传送带,传送带远离第一出料管的一侧设有进料斗,进料斗与提升机的进料端相连,提升机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破碎装置相连,破碎装置底部焊有第四出料管,第四出料管通过输送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本发明通过多次过滤和破碎,回收利用了大颗粒砂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带来了附加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河砂时,一般在烘干河砂后,对砂粒进行筛选、过滤,由于河内环境多变,常常会产出并且筛选出大量的大颗粒砂石,目前为了提高生产的综合效益,这些大颗粒砂石往往做废弃处理,不仅浪费了矿产资源,而且还占用土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解决了目前大颗粒河砂做废弃处理,浪费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产砂的大颗粒回收重复利用装置和方法,包括过滤装置、传送带、提升机和破碎装置,过滤装置上设有输料管,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过滤箱上焊有连接盖,连接盖上焊有进料管,过滤箱内设有网筛,且通过网筛分为外箱和内箱,外箱与第一出料管相连,内箱与第二出料管相连,第二出料管与第三出料管相连,所述第一出料管下设有传送带,传送带远离第一出料管的一侧设有进料斗,进料斗与提升机的进料端相连,提升机的出料端通过管道与破碎装置相连,破碎装置底部焊有第四出料管,第四出料管通过输送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
其中,过滤装置还包括固定架、弹簧和振动电机,过滤箱悬空放置在固定架上,弹簧一端与固定架相连,另一端与过滤箱相固定,振动电机固定在过滤箱底部。
其中,传送带两侧设有挡料板,且固定在传送带的安装架上。
其中,所述破碎装置为双辊式破碎机,且辊轮上固定有若干锯齿。
其中,破碎装置上方设有收尘管。
其中,第二出料管和第三出料管通过软连接相连。
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过滤装置、传送带、提升机和破碎装置,砂石经输料管进入过滤装置,且过滤装置进行筛分;
(2)网筛上粒径较大的砂石通过第一出料管落到传送带上,传送带运输至提升机,提升机运输至破碎装置破碎;
(3)破碎完成后,物料通过第四出料管和输送管流进过滤装置;
(4)重复步骤(1)~(3)。
其中,粒径较小的砂石透过网筛进入内箱,经过第二出料管、软连接和第三出料管而出。
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合理、安装方便,通过过滤装置筛出合格的砂子和不合格的砂子,不合格的砂子通过第一出料管经传送带、提升机进入破碎装置破碎后,再进入过滤装置筛选,循环往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通过振动电机和弹簧配合,加大了过滤箱的晃动程度,提高过滤效率;传送带两侧设置挡料板,可以避免砂石滚落,浪费资源、污染施工现场环境;辊轮上设置锯齿,加大对砂石破碎的程度,使砂石更加细化;破碎装置上方设有收尘管,能够吸收破碎时产生的大量尘土,保护环境,减少粉尘;设置软连接,可以方便拆卸,并且在堵料时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开成再生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开成再生资源研究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动器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用于笔记本壳体注塑加工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