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6293.1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4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凯;常恩浚;张明磊;王旭;康健;周亚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Q10/06;G06F16/245;G06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汇律师事务所 11711 | 代理人: | 李英杰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车辆 识别 解析 销售 车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车辆识别号,根据所述车辆识别号的编码规则提取相对独立的各个识别区段;查询车型数据库中各个识别区段与销售车型所包括各个车辆信息部分的对应关系,从而将所述各个识别区段解析为对应的各个车辆信息;将各个识别区段对应的各个车辆信息组合起来得到销售车型;当所得到的销售车型唯一时,输出所述销售车型。该装置包括:识别区段提取单元、识别区段解析单元、信息组合单元和车型输出单元。这种方法和装置实现了车辆识别号到销售车型的精准解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的解析技术,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后市场的供应体系中,制造商熟悉的往往是配件产品的技术参数信息,对产品装配的车的概念往往比较模糊或者不统一,而汽配商无法和制造商一样对这些配件产品的技术参数了如指掌,但是汽配商因为长期参与交易所以对车型的理解往往较深,而公开信息可以采集到的最细颗粒度的车型信息就是销售车型信息,所以,汽配商在交易中会把这些配件产品适配到销售车型下面,以方便查询从而提高交易的效率和精度。但是,由此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汽配商在销售时,需要车型信息才能进行精确地选取适配的配件产品,但是汽修厂往往掌握不到具体准确的车型信息,汽修厂能看的信息,只有实物汽车铭牌上的车辆识别号即VIN,这个是每辆汽车独一无二的身份识别信息。所以,一个能将车辆识别号或车架号(VIN,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精确识别为汽配商建立产品适配的车型的工具成为了供应链交易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手车交易中,车商在收车时,需要知道实际的汽车对应的版型信息才能对车辆价格进行精确的评估,但是这个信息汽车产权证书上是没有的。所以大多数场景下,车商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参考一些汽车的外观配置来判断汽车的版型,但是如果汽车上有后期加装的配件,比如摄像头、导航等,往往会对车商的判断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一汽奥迪A6L 2011款2.4L技术型的官方指导价是:44.1万;一汽奥迪A6L 2011款2.4L豪华型的官方指导价是:54.2万,两款车相差10万。从配置区别来看,外观上比较明显的差异就是倒车影像,但是如果车主二次加装这个配置的话可能只需要1-2千块钱。一旦判断错误,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能精确将VIN识别为销售车型的工具将会对二手车交易中汽车价格的评估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在保险领域,新车投保的时候一般会根据汽车价格估算汽车的保费,所以为了方便统一标准及管理,也会将承保车辆的VIN放入销售版型信息下。但是保险人往往不具备判断车型的能力,往往就是根据车辆价格放到一个相等或者近似的车型下面。这就给理赔时判断车辆的配件是否为原装自带配件带来比较大的困难,比如市场上SUV会有加装脚踏板的风潮,但是原装踏板和加装踏板的价格差距甚至达到十倍以上,这个就带来了很大的错赔风险。所以,一个能精确将VIN识别为销售车型的工具会对保险理赔的判断和减损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目前,市场上虽然也有一些类似的通过VIN解析版型的工具,但是在精度使用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新地提供了一种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及装置,实现了车辆识别号到汽车销售版型信息的精准解析。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所述通过车辆识别号解析销售车型的方法包括:接收车辆识别号,根据所述车辆识别号的编码规则提取相对独立的各个识别区段;查询车型数据库中各个识别区段与销售车型所包括各个车辆信息部分的对应关系,从而将所述各个识别区段解析为对应的各个车辆信息;将各个识别区段对应的各个车辆信息组合起来得到销售车型;当所得到的销售车型唯一时,输出所述销售车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明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