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真空管道的乘降系统、运行车辆及运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5649.X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亚之;刘宇;王国静;王峰;刘晋;李凯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3/10 | 分类号: | B61B13/10;B61B1/02;B6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品慧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2 | 代理人: | 杨文 |
地址: | 06303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管道 系统 运行 车辆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低真空管道的乘降系统、运行车辆及运输系统,所述乘降系统包括车门、站台门及密封装置,所述站台门与所述低真空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车门与车辆密封连接,所述车门设置在密封装置外侧,所述密封装置与车辆内侧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当车辆停靠时,密封装置向站台门方向滑动,所述密封装置与站台内侧的低真空管道及车辆构成封闭空间,开启站台门及车门形成乘降通道。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车辆内的密封装置与站台密封对接,连接耗时短,运输效率高;密封性好,不需要每次抽真空,只需要定期真空管道抽真空即可;另外,密封技术主要为车辆上,技术较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低真空管道的乘降系统、运行车辆及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括汽车、高铁、磁浮等在内的任何一种地面交通工具因受空气阻力及气动噪声限制,其商业运行速度都不宜超过400km/h,若要在地面达到更高的运行速度,目前来看,将车辆放到真空或低真空管道内是较优选择。其中,低真空管道运输系统是指在低大气压(10-20KPa)或高真空度的密封管道内运行的车辆系统,系统主要由车辆、管道、轨道、车站、道岔、真空监测、逃生系统等组成。低真空管道运输系统乘降和高铁不同,乘客需要克服管道内的真空进入车内,此过程中,首先必须避免乘客暴露在真空中,然后尽量减少大气及车辆中的空气进入真空管道,最后需保障乘客上下车安全、方便,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为将真空管道进行分段设计,分为缓冲区及运行区,缓冲区与运行区之间设置有密封门,通过密封门保证运行区的真空度,例如:假设线路设始发站、中间站、终点站三个站,如图1所示,每个站设置由1个车站密封门、2个区间密封门(或端部密封门)组成的缓冲区,缓冲区的长度视车辆加减速能力、制动距离及发车间隔而定;初始状态下,所有端部、车站密封门封闭,区间密封门打开,管道内保持低压或真空;当车辆进入始发站缓冲区时,打开端部密封门及始发站密封门,区间密封门关闭,车辆进入始发站缓冲区后,乘客上车;上车后关闭端部密封门及始发站密封门,打开始发站区间密封门,管道内保持低压或真空,车辆驶出;车辆驶入中间站缓冲区,封闭两端区间密封门,打开中间站密封门,乘客乘降;关闭中间站密封门,打开区间密封门,管道内保持低压或真空,车辆驶出;最后,车辆驶入终点站,封闭区间密封门,打开端部密封门及终点站密封门,乘客下车。其存在如下缺点:
1、车辆每一次进入或驶出车站都需要经过缓冲区,车站缓冲区的空气将进入真空管道内,造成气压升高,必须通过真空泵的工作保持管道内的气压在技术要求范围内;而在缓冲区内抽真空或充入空气耗时很长,降低了运输效率;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电能,造成能源浪费。
2、在轨道上进行真空密封门密封技术复杂,密封门数量多,且密封门开关频繁,后期维护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低真空管道的乘降系统、运行车辆及运输系统,减少了由于乘客上下车导致的管道内真空度的上升,提高了运输效率,并简化了管道内密封的设置,节约了维护成本。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真空管道的乘降系统,所述乘降系统设置在低真空管道内,所述乘降系统包括车门、站台门及密封装置,所述站台门与所述低真空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车门与车辆密封连接,所述车门设置在密封装置外侧,所述密封装置与车辆内侧通过滑动机构连接,当车辆停靠时,密封装置向站台门方向滑动,所述密封装置与站台内侧的低真空管道及车辆构成封闭空间,开启站台门及车门形成乘降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为设置在车辆内部上下两端的滑槽,所述密封装置设置为环形密封管道,所述环形密封管道外部上下两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延滑槽方向往返滑动,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站台门设置在所述低真空管道的站台外侧,所述低真空管道站台的内框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密封管道外缘相配合的环状封闭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56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