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4501.4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天天;杨敏;南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7D209/88;C07D405/12;C07D405/14;C07D409/12;C07D409/14;C07F7/08;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电子元件 电子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有机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该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化学式1所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氮化合物、应用该含氮化合物的电子元件和应用该电子元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又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指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过程。相比于无机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主动发光、光程范围大、驱动电压低、亮度大、效率高、耗能少以及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正是由于这些优点,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已经成为科学界和产业界十分热门的科研课题之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般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空穴传输层、作为能量转化层的电致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当阴阳两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向电致发光层移动,阳极侧的空穴也向发光层移动,电子和空穴在电致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进而使得电致发光层对外发光。
现有技术中,CN111146349A、CN108101897A、CN110003091A、CN111279502A等公开了可以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制备的空穴类材料用作电子阻挡层。然而,依然有必要继续研发新型的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申请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以改善电子元件和电子装置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含氮化合物,所述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如式1所示:
其中,R1和R2选自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式1-1-所示的基团,且所述R1和R2仅有一个为式 1-1所示的基团;
L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
所述L的取代基选自氘、卤素基团、碳原子数为1-5的烷基;
L1和L2分别独立地选自单键、碳原子数为6-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芳基、碳原子数为3-30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亚杂芳基;
Ar1和Ar2选自碳原子数为6-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1-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
L1、L2、Ar1和Ar2中的各取代基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氘,卤素基团,氰基,碳原子数为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碳原子数为3~12的三烷基硅基,碳原子数为 18~24的三芳基硅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3~10 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2~10的杂环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硫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氧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芳硫基,碳原子数为6~18的膦氧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4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孔周围可装配式围护栏及其装配方法
- 下一篇:端子箱监测装置及端子箱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