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因传递载体、含该基因传递载体的基因传递系统及其药物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63631.6 申请日: 2020-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2641952A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田华雨;方华攀;陈杰;林琳;郭兆培;胡莹莹;陈学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47/59 分类号: A61K47/59;A61K47/60;A61K47/69;A61K31/7088;A61K45/06;A61P35/00;A61P35/04;C12N15/87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欢
地址: 132000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因 传递 载体 系统 及其 药物 组合
【说明书】:

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因传递载体、含该基因传递载体的基因传递系统及其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基因传递载体由内核和包裹在所述内核外的遮蔽层组成;内核为聚酰胺‑胺、壳聚糖、聚赖氨酸或聚乙烯亚胺中的任意一种接枝甲苯磺酰基精氨酸得到的阳离子聚合物;遮蔽层为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的共聚物。实验表明,本发明所述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以及体内获得显著的转染效率,同时具有显著的沉默效率。利用该基因载体介导的免疫检查点基因或免疫检查点配体基因的shRNA联合表观遗传学药物获得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且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因传递载体、含该基因传递载体的基因传递系统及其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免疫治疗已经作为癌症治疗的强有力的工具。然而临床上只有少部分患者能够持久获益。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存在免疫逃避机制。其中一个原因是肿瘤相关抗原不足以及抗原提呈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差的T淋巴细胞响应。另外一个原因是T细胞存在免疫检查点抑制依赖的免疫抑制,如在T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PD-1)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配体2(PD-L2)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发挥效应功能。

一般地,肿瘤细胞碎片能够作为肿瘤抗原,通常的手段包括光热治疗(PTT),光动力治疗(PDT)以及化疗药物介导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然而,光热和光动力治疗受限于光热试剂,光敏剂以及光源。此外,化疗药物通常对正常组织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急需一种高效安全的策略来促发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响应。最近有文献报道表观遗传学调控比如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NMTi)不仅能够上调肿瘤抗原的表达,而且也会诱导肿瘤细胞表面的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的表达,提高抗原提呈细胞的呈递抗原效率,增强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可视性。

此外,免疫检查点是关键的免疫调节通路,能够使得T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失效。其中T细胞表面的PD-1往往会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或PD-L2结合,导致T细胞耗竭。许多靶向PD-1或PD-L1的单克隆抗体对于一些肿瘤具有效果,包括黑色素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然而,仅仅只有小部分患者有效果且重复给药也会造成耐药性。此外,PD-1或PD-L1抗体也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免疫不良响应。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替代的策略逆转T细胞耗竭同时也能避免抗体产生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基因传递载体、含该基因传递载体的基因传递系统及其药物组合物。本发明基因传递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以及体内获得显著的转染效率,利用基因传递载体介导的免疫检查点基因或免疫检查点配体基因的shRNA联合表观遗传学药物获得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且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基因传递载体,由内核和包裹在所述内核外的遮蔽层组成;所述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内核为聚乙烯亚胺接枝甲苯磺酰基精氨酸得到的阳离子聚合物。

本发明中,阳离子聚合物的作用在于担载基因物质。一些实施方案中,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600-25000,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聚乙烯亚胺的分子量为180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乙烯亚胺为线性聚乙烯亚胺或超支化聚乙烯亚胺。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甲苯磺酰基精氨酸的接枝数目为1~500,即聚乙烯亚胺与甲苯磺酰基精氨酸的摩尔比为1:1~500。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聚乙烯亚胺与甲苯磺酰基精氨酸的摩尔比为1:4~12。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聚乙烯亚胺与甲苯磺酰基精氨酸的摩尔比为1:4、1:6、1:8、1:10或1:12。

本发明中,所述遮蔽层为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的共聚物。其中,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按照摩尔比为1:10~200的比例发生共聚反应。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聚乙二醇和聚谷氨酸的摩尔比为1:10或1:2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