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废料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3481.9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葛欣悦;李雨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红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4/08;B02C1/00;B02C23/00;B02C23/02;B02C23/18 |
代理公司: | 六安华晟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3 | 代理人: | 王媛媛 |
地址: | 237161 安徽省六安市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废料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废料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工作人员手动或利用上料器械从进料机构将钢筋混凝土投入至处理箱内,然后处理箱顶部的预碎机构对从进料机构送入的钢筋混凝土废料的进行预碎,预碎后的钢筋混凝土从隔板中间位置的穿槽落下,所述处理箱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固定有隔板,且隔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隔板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向着靠近穿槽的一侧倾斜向下。本发明使废料从中间位置依次进入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之间的破碎腔内,钢筋会沿着破碎辊和送料辊外壁的螺旋槽弯曲而从出料槽中被送出,或钢筋被弯曲折叠而随着送料辊外壁的螺旋槽从出料槽被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料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废料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会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进行建筑成型和加固,一般通过钢筋构架再浇筑混凝土,实际在建造建筑施工或拆除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废料,为了回收利用其中的钢筋材料,往往需要将钢筋外部包覆凝结的混凝土敲碎分离,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工作人员利用工具进行敲碎剥落钢筋外部的混凝土,若是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的破碎机,会在破碎混凝土的过程中将内部的钢筋材料同样挤断,而使得挤断破碎的钢筋材料混杂于混凝土内难以分离,因而现有技术中对钢筋混凝土的处理分离效果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废料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废料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作人员手动或利用上料器械从进料机构将钢筋混凝土投入至处理箱内;
S2:处理箱顶部的预碎机构对从进料机构送入的钢筋混凝土废料的进行预碎,预碎后的钢筋混凝土从隔板中间位置的穿槽落下;
所述处理箱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固定有隔板,且隔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穿槽,隔板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向着靠近穿槽的一侧倾斜向下;
S3:废料从中间位置进入至破碎机构中,废料依次进入间隙逐渐减小的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之间的破碎腔内,混凝土被破碎而落下并随着不断间距变小的破碎辊而粉碎变小,钢筋沿着破碎辊和送料辊外壁的螺旋槽弯曲而从出料槽中被送出,或钢筋被弯曲折叠而随着送料辊外壁的螺旋槽从出料槽被送出;
所述破碎机构设置有自上而下分布的四个第一破碎辊、四个第二破碎辊和四个第三破碎辊,且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均设置成两列分布于穿槽的两侧位置,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的外壁均固定有多个破碎齿,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的两端分别与处理箱的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和竖直方向距离大小相同,且第二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和竖直方向距离大小相同,第三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和竖直方向距离大小相同,第一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第二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和第三破碎辊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大小逐渐减小;
处理箱两侧外壁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破碎辊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出料槽,处理箱两侧外壁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破碎辊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出料槽,处理箱两侧外壁位于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三破碎辊之间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三出料槽,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和第三破碎辊的圆周外壁均开设有螺旋结构的导料槽;
所述处理箱两端内壁之间的两侧与第一破碎辊对应的水平位置转动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送料辊,且处理箱两端内壁之间的两侧与第二破碎辊对应的水平位置转动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送料辊,处理箱两端内壁之间的两侧与第三破碎辊对应的水平位置转动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三送料辊,第一送料辊、第二送料辊和第三送料辊的圆周外壁均开设有螺旋状结构的引料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红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红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4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