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61234.5 | 申请日: | 2020-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罗明贵;谢毓群;黎香荣;何龙凉;陈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 地址: | 538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直接 固硫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所述固硫剂为;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检测样品预先与固硫剂充分混匀,再按正常程序进行测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样品中加入固硫剂,抑制硫在检测过程中的释放,最大限度地减少硫化物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对仪器的腐蚀,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的耗材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的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汞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在测定硫化矿中的汞时,因检测样品中含硫较高,在测定过程中硫因被氧化成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会对仪器的催化管、齐化管及管路造成腐蚀或污染,严重降低上述耗材配件的使用寿命,导致使用成本过高,不利于仪器的推广,限制了仪器的使用范围。
因此,提供一种提高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的耗材使用寿命的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及检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及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样品中加入固硫剂,抑制硫在检测过程中的释放,最大限度地减少硫化物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对仪器的腐蚀,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体进样直接测汞仪的耗材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的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固硫剂,钙基无机化合物及富含钙的天然物质。
优选地,所述钙基无机化合物选自氢氧化钙、氧化钙或碳酸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固硫剂固硫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容易与硫酸根形成硫酸盐的无机化合物,在硫化矿中的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时转化成硫酸盐,避免以三氧化硫或二氧化硫以气态的形式挥发,从而达到固硫的目的。能形成硫酸盐的物质有钙基化合物、镁基化合物、铁基化合物、锌基化合物等,通过实验,确定钙基化合物的固硫效果最理想。常见的钙基化合物有氢氧化钙(熟石灰)、氧化钙(石灰)和碳酸钙(石灰石),在高温状态下,这些物质中的钙容易与三氧化硫结合成硫酸钙。
优选地,所述钙基无机化合物为粉末状的氢氧化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钙基化合物中,氧化钙在空气中不稳定,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故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可以看成同一类物质,氢氧化钙具有更稳定的化学性质。碳酸钙在常温常压下也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高温下会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实验表明,氢氧化钙与碳酸钙都具有较好的固硫效果,这与这两种物质在高温下均能分解为氧化钙有关,相对而言氢氧化钙的固硫效果稍优于碳酸钙。
优选地,所述富含钙的天然物质选自石灰石、电气石、白云石或贝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自然界中,富含钙的无机物主要有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电气石(含钙硅酸盐)、白云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镁)、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相同或类似,都具有较好的固硫效果。
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在待测试料中加入固硫剂,加入的固硫剂与试料的质量比为1.5-2.0,将试料与固硫剂充分混匀,再按正常程序进行测定。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固体进样直接测汞检测方法的固硫剂,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进行硫化物样品中汞的测定时,可以抑制样品中硫的释放,从而降低对仪器的腐蚀,延长仪器耗材配件(催化管、齐化管等)的使用寿命,降低仪器的使用成本,利于仪器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1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