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8414.8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刘泳麟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以及设于所述背光源之上的量子棒薄膜;其中,所述背光源与所述量子棒薄膜之间设置有修饰层。本发明通过在背光源与量子棒薄膜之间设置修饰层来调节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质,所述修饰层可以改变由背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和角度,减少了偏振方向平行量子棒短轴方向的出光,从而极大提高由量子棒薄膜射出的光的偏振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由于具有显示质量高、机身轻薄、功耗低、可视面积大、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监控器等多个领域。由于其自身不能发光,需设置背光模组提供背光光源,而背光光源发出的光为自然光,须通过偏光片转变为偏振光后为液晶材料所调控,其中自然光形式的背光源经过偏光片时有50%~60%的能量损耗,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偏光片对背光源的透光度一般都在50%以下。
现有技术采用主动增亮膜,即定向排列的量子棒薄膜,以提高偏光片的透过率。目前,实验室中测量量子棒薄膜的偏振度主要采用集中性高的激光光源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其偏振度。但将量子棒薄膜实际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光源上时,由于背光光源的光较为分散,通过量子棒薄膜能够获得的偏振度远低于实验室测量值。因此在液晶显示器实际产品结构中,量子棒薄膜并没有获得足够高的偏振度,无法达到液晶显示的技术要求。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量子棒薄膜在实际应用中提供的透过光的偏振度不够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以及设于所述背光源之上的量子棒薄膜;其中,所述背光源与所述量子棒薄膜之间设置有修饰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修饰层由颜料、以及基质材料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颜料为酞菁类金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酞菁类金属化合物为酞菁铜、酞菁锌、酞菁镍、酞菁铁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颜料为颗粒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纳米至100纳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基质材料为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咔唑、光刻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修饰层的厚度范围为0.5微米至1.5微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背光源为蓝色光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的下偏光片、设置于所述下偏光片上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上偏光片、以及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上的盖板。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源与量子棒薄膜之间设置修饰层来调节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质,所述修饰层可以改变由背光源射出的光的强度和角度,减少了偏振方向平行量子棒短轴方向的光,从而极大提高由量子棒薄膜射出的光的偏振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由不同背光模组的量子棒薄膜射出的光的偏振度的直方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8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