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及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53406.4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明磊国;张丹;王清霞;李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8/48 | 分类号: | A61K38/48;A61P7/02;A61P9/00;A61K36/16;A61K36/254;A61K36/258;A61K36/899;A61K38/17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日常 防治 血栓 组合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及用途。所述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物质制成:地龙蛋白、纳豆激酶、玉米须的重量份比为3~1:3~1:3~1。本发明利用地龙蛋白和纳豆激酶直接溶解微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或间接激活其他纤溶酶而发挥防治作用;利用玉米须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炎症因子,加强地龙蛋白和纳豆激酶的抗血栓效果,能显著溶解微血栓,改善陈旧性血栓,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微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及用途。
背景技术
微血栓是发生于微循环的小静脉,是微循环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栓,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被发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凝血系统被激活,全身微血管内微血栓广泛形成,导致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这些微血栓大部分为纤维蛋白性血栓,亦可为血小板性血栓。有些微血栓形成后,因纤溶系统被激活,而使血栓脱离其生成的部位而游走在全身血液中。故在病理检查时可能看不到血栓。
微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向全身,一旦堵住血管,就会引起相应疾病,特别在中老年人群。倘若栓子堵在脑部,轻则头昏、头痛、失眠、眩晕,重则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堵在眼底血管则视力减退或失明;堵在内耳血管则耳聋、耳鸣;堵在心脏血管的分支,则心慌、胸闷或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堵在口舌、皮肤则发麻、发木等等。因此,微血栓的防治尤为必要。
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是溶栓治疗,常用的一些溶栓药物为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但这些药物均不同程度存在副作用大、毒性强、半衰期短、使用不便、价格昂贵等不足。另外,日常预防血栓的他汀类和抗血小板凝集类(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药物,效果较差,且常常具有肝肾毒性。且目前缺少专门日常溶解或防治微血栓的药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性高且针对微血栓的溶解或预防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及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物质制成:地龙蛋白、纳豆激酶、玉米须的重量份比为3~1:3~1:3~1。
优选的,上述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制成:地龙蛋白10-20份、纳豆激酶10-20份、玉米须10-20份。
优选的,上述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还包括人参、三七、刺五加、银杏叶的任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物。
优选的,上述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人参、三七、刺五加、银杏叶的添加份量均为3-5份。
优选的,上述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将所述组合物制成药剂学上允许的药物剂型。
优选的,上述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所述药物剂型为片剂、颗粒或者粉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日常防治微血栓的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玉米须在制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玉米须在制备延长凝血时间药物的用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地龙蛋白和纳豆激酶直接溶解微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或间接激活其他纤溶酶而发挥防治作用。利用玉米须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降低炎症因子,加强地龙蛋白和纳豆激酶的抗血栓效果,减少血栓形成。
本发明采用安全性高的原料制成组合物,可用于日常微血栓的溶解和日常血栓的预防,能显著溶解微血栓,改善陈旧性血栓,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微环境,缓解微血栓造成的脑部、眼底、心脏等不适,预防或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副作用小,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3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