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52444.8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溢莱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0;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材料 坑压耐折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坑压耐折检测、持续进行移动的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一种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包括有:底座,用于安装整个装置;传送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提供动力进行传送;抗压组件,安装在传送组件上,滑动方式进行抗压;弯折组件,安装在传送组件上,通过滑动方式进行弯折。本发明通过传送轮和传送带配合,可以为新材料进行快速的传送到合适位置,通过L形杆和挤压轮配合,可以快速的对新材料进行抗压检测,通过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配合,可以对新材料进行弯折性检测,通过推块和楔形块配合,可以自动对新材料进行抗压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在对新材料进行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需要先对新材料进行坑压耐折检测。
专利公开号为CN110987652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新材料检测用弯曲强度试验装置,包括基板、放置座、轴承和螺母,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放置座,所述刻度板固定在基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工作架的边侧相互连接,所述调整块上安装有接触柱,且调整块的边侧固定有侧柱,并且侧柱贯穿侧窗口,同时侧柱上安装有螺母,所述侧窗口开设在工作架的边侧,所述滑套安装在固定杆上,且固定杆固定在基板的上端面。该新材料检测用弯曲强度试验装置,这样的方式可以对新材料进行检查,但是不能持续对新材料进行移动,而且不能同时对新材料坑压耐折测试。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以同时坑压耐折检测、持续进行移动的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在对新材料进行检查的方式不能持续对新材料进行移动、不能同时对新材料坑压耐折测试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同时坑压耐折检测、持续进行移动的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
技术方案是:一种新材料的坑压耐折检测设备,包括有:底座,用于安装整个装置;传送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提供动力进行传送;抗压组件,安装在传送组件上,滑动方式进行抗压;弯折组件,安装在传送组件上,通过滑动方式进行弯折。
进一步地,传送组件包括有:框体,安装在底座上;传送轮,传送轮有两个,转动式安装在框体上;传送带,安装在传送轮之间;转杆,安装在传送轮上;直流电机,安装在框体上,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连接。
进一步地,抗压组件包括有:连接块,连接块有两排,安装在框体上;第一滑动套,安装在连接块上;L形杆,滑动式安装在第一滑动套内;第一弹簧,连接在L形杆与第一滑动套之间;挤压轮,转动式安装在L形杆;横板,横板有两个,安装在L形杆上。
进一步地,弯折组件包括有:导轨,导轨有两个,安装在框体上;第一压块,滑动式安装在导轨之间;移动杆,滑动式安装在导轨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两个为一组,有两组,连接在移动杆与框体之间;第二压块,安装在移动杆上,第二压块与第一压块配合;把手,把手有两个,安装在第一压块与移动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包括有:推块,安装在转杆上;连接杆,连接杆有两根,安装在L形杆上;楔形块,安装在连接杆上,推块与楔形块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有:第二滑动套,第二滑动套有两个,安装在框体上;接触块,滑动式安装在第二滑动套之间;第三弹簧,连接在接触块与第二滑动套之间;固定杆,固定杆至少有两根,安装在框体上;斜板,安装在固定杆上,斜板与传送带配合,斜板与接触块配合。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传送轮和传送带配合,可以为新材料进行快速的传送到合适位置,通过L形杆和挤压轮配合,可以快速的对新材料进行抗压检测,通过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配合,可以对新材料进行弯折性检测,通过推块和楔形块配合,可以自动对新材料进行抗压检测,通过接触块和斜板配合,可以缓冲新材料掉下来的速度,有效防止新材料被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溢莱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溢莱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2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