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1574.X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凯;冯旭东;杨树涛;张相开;孙光伟;高阳阳;冯传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3 | 分类号: | H01M10/0583;H01M10/05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电芯。该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将第一极片平放后,从第一极片的两端同时缠绕半周第一隔膜,以对第一极片进行环绕和包裹;步骤2)、在第一隔膜外部的两侧同时分别放置两个第二极片,在两个第二极片的外部同时缠绕半周第二隔膜,使第二极片包裹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步骤3)、在第二隔膜外部的两侧同时分别放置两个第三极片,在两个第三极片的外部同时缠绕第三隔膜,使第三极片包裹于第二隔膜和第三隔膜之间,其中,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及第三极片中相邻极片的极性相反。该电池电芯制备方法提高叠片效率,兼具叠片式和卷绕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电芯。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充放电寿命长、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宽及自放电小等诸多优点,锂电池越来越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生产中。目前,方形锂电池的电芯结构一般有卷绕式和叠片式两种方式:
卷绕式电芯是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进行隔离后,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共同围绕卷针旋转而成,这种结构易于制作,生产效率高,但采用卷绕制成的卷芯中部为空心结构,结构比较松散,正极片和负极片接触不紧密,由于锂离子行程较长,中间空心的电芯结构在充放电循环时,容易出现膨胀变形甚至断片,从而影响了锂电池的容量、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叠片式电芯采用“Z”字型方式叠片制成,由于需要反复叠加,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当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热量传播向四周迅速扩散,容易造成外壳的损坏,并且会波及与其相邻的电芯,安全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及电池电芯,生产效率高,散热安全性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将第一极片平放后,从第一极片的两端同时缠绕半周第一隔膜,以对第一极片进行环绕和包裹;
步骤2)、在第一隔膜外部的两侧同时分别放置两个第二极片,在两个第二极片的外部同时缠绕半周第二隔膜,使第二极片包裹于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之间;
步骤3)、在第二隔膜外部的两侧同时分别放置两个第三极片,在两个第三极片的外部同时缠绕第三隔膜,使第三极片包裹于第二隔膜和第三隔膜之间,其中,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及第三极片中相邻极片的极性相反。
作为优选,第一极片的包裹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其中一层第一隔膜从第一极片的一端向第一极片的另一端缠绕于第一极片的顶面;
同时,将另外一层第一隔膜从第一极片的另一端向第一极片的一端缠绕于第一极片的底面。
作为优选,第二极片的包裹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其中一层第二隔膜从第二极片的一端向第二极片的另一端缠绕于位于第一极片上方的第二极片的顶面上;
同时,将另外一层第二隔膜从第二极片的另一端向第二极片的一端缠绕于位于第一极片下方的第二极片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第三极片的包裹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其中一层第三隔膜从第三极片的一端向第三极片的另一端缠绕于位于第一极片上方的第三极片的顶面上;
同时,将另外一层第三隔膜从第三极片的另一端向第三极片的一端缠绕于位于第一极片下方的第三极片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步骤2)和步骤3)形成一个循环单元,所述电池电芯制备方法具有多个循环单元,以形成电池极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1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芯抬升机构
- 下一篇:虚拟和增强现实系统和组件的改进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