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脚镣的监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50799.3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万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5B75/00 | 分类号: | E05B75/00;E05B47/02;E05B45/06 |
| 代理公司: | 咸宁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9 | 代理人: | 汪彩彩 |
| 地址: | 43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脚镣 监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脚镣的监管方法,属于警用设备技术领域。对压力感应腔一和压力感应腔二均设置上限压力值和下限压力值,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低于下限压力值时,判定囊袋一或囊袋二遭到破损,需要佩戴者达到指定地方接受管理者的检查,并判断其是否为人为破坏,如不是蓄意破坏者更换脚镣;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高于上限压力值时,判定囊袋一或囊袋二受到过度挤压,需要广播通告佩戴者停止对脚镣的挤压,如囊袋一或囊袋二持续受到挤压则判定佩戴者存在蓄意破坏电子脚镣的嫌疑;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的压力处于下限压力值和上限压力值之间时,判定佩戴者处于正常被监管状态下。本发明具有监管更加轻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子脚镣的监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警用脚镣一般只有常规的定位功能,对佩戴者的动态难以有效的监控,从而使监管难度较大;再者,现有的金属材质的脚镣会给佩戴者带来不适,如果采用软质结构又会有强度较低的问题,基于人性化管理、监管难度和监管有效性,需要对脚镣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子脚镣的监管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佩戴舒适性,提高监管轻便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脚镣的监管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脚镣包括弧形的半体一和弧形的半体二,所述半体一和半体二均为片状结构,所述半体一的两个端部与半体二的两个端部之间能够分别通过一电子锁相连,半体一和半体二相连后形成环状结构;
所述半体一外套设有一囊袋一,所述半体二外套设有一囊袋二,所述囊袋一与半体一外壁面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压力感应腔一,所述囊袋二与半体二外壁面之间形成一密闭的压力感应腔二,所述半体一上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一,所述半体二上设置有若干压力传感器二;所述压力感应腔一和压力感应腔二内填充有液体;
本脚镣还包括一基站,所述基站设置有一信号接收单元,所述半体一或半体二上设置有能够将压力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二的压力信号发射给信号接收单元的信号发射单元;
对压力感应腔一和压力感应腔二均设置上限压力值和下限压力值,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低于下限压力值时,判定囊袋一或囊袋二遭到破损,需要佩戴者达到指定地方接受管理者的检查,并判断其是否为人为破坏,如不是蓄意破坏则更换脚镣;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高于上限压力值时,判定囊袋一或囊袋二受到过度挤压,需要广播通告佩戴者停止对脚镣的挤压,如囊袋一或囊袋二持续受到挤压则判定佩戴者存在蓄意破坏电子脚镣的嫌疑;当压力感应腔一或压力感应腔二的压力处于下限压力值和上限压力值之间时,判定佩戴者处于正常被监管状态下。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锁包括两根设置在半体一端部的螺杆和两个开设在半体二上的插孔,所述半体二上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一电磁铁,所述安装孔内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有一铁质的驱动销,所述驱动销与电磁铁之间连接有一复位弹簧,所述驱动销上螺纹连接有能够同时啮合两根螺杆的螺纹转柱,所述电磁铁断电时,复位弹簧能够驱使螺纹转柱远离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时,铁质的驱动销能够受到电磁铁吸附而靠近永磁铁,使螺纹转柱旋转后脱离与两根螺杆的啮合,从而实现半体一和半体二的分离,电磁铁断电时,半体一和半体二相连,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电子脚镣的电能损耗。
半体一和半体二内均设置电源,半体二上的电源供半体二上的电磁铁、压力传感器二用电,半体一上的电源供设置在半体一上的定位系统用电,信号发射单元可选择其中一个电源作为供电来源,信号发射单元能够通过无线的方式将压力信号传输至基站。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二分别设置在半体一和半体二的外侧面。
防止腿部与之接触造成压力值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科技学院,未经湖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0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