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50425.1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1H11/02 | 分类号: | F41H1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中 平台 发射 反低慢小 飞行器 碳纤维 缠绕 捕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装置挂载在无人机或巡飞弹等空中平台上,在发现低慢小飞行器后,通过近距离发射一种以碳纤维丝团作为毁伤元的战斗部,纤维丝团迅速展开覆盖目标区域,纤维丝会被吸入飞行器螺旋桨盘面,这种情况下无人机螺旋桨将很容易被碳纤维丝所缠绕,越缠越紧,使螺旋桨阻力力矩增大,同时当纤维丝被吸入螺旋桨电机轴与轴榖之间的缝隙,且随着吸入的纤维丝越来越多,会造成发动机负载急剧增大,甚至超负荷工作,严重时可能将使螺旋桨轴、轴榖蹩停,螺旋桨翼片变形、损坏等故障,导致无人机失稳坠毁,进而达到防御低慢小飞行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近无人飞行器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成本较低、易携带、易操作,具有升降简单、飞行高度低、航线复杂多变、起飞突发性强、发现后应对困难、反射面积小,难以探测等特点,如果不按相关规定流程申请、批准就作业,极易造成严重的安全性问题,这对空防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危险,严重时将影响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
鉴于无人机带来的上述威胁,对于反无人机装置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况且,现有常规武器装备在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密度高,电磁、交通等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通常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处置拦截,而且采用常规动能打击的方式会造成严重的附带损伤后果,这使得如何以低附带损伤的代价防范“低慢小”飞行器的骚扰及危害,成为中心区域、重要活动场所的安全保障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为使用空中平台打击低慢小飞行器增加一种有效方式。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包括碳纤维丝团战斗部,所述碳纤维丝团战斗部放置在安装有导向轨的发射筒里,通过助推系统发射提供初速,并依靠惯性将碳纤维丝团展开覆盖目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低成本。本发明的碳纤维丝团战斗部采用的碳纤维、泡沫等都是常见的价格便宜简易材料,与用激光、高功率微波等反“低慢小”飞行器方式相比,成本极低;(2)软杀伤。本发明仅通过纤维丝缠绕作用于目标附近的有限范围,比使用弹药类武器反无人机附带损伤小,安全性高;(3)反集群。可以通过发射多枚碳纤维丝团战斗部,形成大规模碳纤维丝拦截幕,可以有效拦截小型集群或蜂群无人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纤维丝团战斗部覆盖目标区域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纤维丝团战斗部侧视图和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射筒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纤维丝团战斗部捕获无人机示意图。
1-发射筒;2-助推系统;3-碳纤维丝团战斗部;4-圆弧形发射面;5-纤维束容器管;6-导向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空中平台发射的反低慢小飞行器碳纤维缠绕捕获装置,包括碳纤维丝团战斗部3,所述碳纤维丝团战斗部3放置在安装有导向轨的发射筒1里,通过助推系统2发射提供初速,迅速接近目标,并依靠惯性迅速将碳纤维丝团展开覆盖目标。
进一步的,碳纤维丝团战斗部3利用碳纤维丝作为毁伤元。
进一步的,碳纤维丝团战斗部3采用轻质泡沫材料制成,外形是具有圆弧截面的半椎体,战斗部前端截面大,后端截面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0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处理装置和喷射处理方法
- 下一篇:腹腔镜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