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0381.2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霞;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霞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10;H02J50/12;H02J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共振 供热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及方法,属于室内供热技术的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地暖检修较为不便的问题,其包括电磁线圈和金属箔;电磁线圈用于发生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与金属箔的固有频率相同;金属箔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波。电磁线圈发生的电磁波与金属箔的固有频率相同,金属箔与电磁波共振,振动的金属箔能够发热以实现供热。该装置可作为一个供热单元布设于室内环境指定位置,如室内环境的地面、墙壁或天花板的某一局部位置,实现对室内进行供热,若该装置出现损坏,则仅需针对性的对室内该局部位置进行重新施工,以对该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针对性较强,较之电地暖的检修和更换施工量较小,有利于降低检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室内供热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频率式供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供热技术,即对室内进行供热的技术。电地暖为一种典型的室内供热技术,其通过电热丝发热为室内进行供热。
电地暖结构主要包括电热线,设置电地暖具体需要:在铺设地砖之前,首先在地面依次铺设绝热层和热反射层,然后在热反射层之上排布一整条电热线,以弯曲的方式使电热线尽量均布于地面,保持每个地砖之下均布设有电热线,之后依次布设支撑层和地砖。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电地暖的电热线为整体式结构,其布设于整个室内环境的地面,故若电地暖的电热线出现一处损坏,则需要对整个电地暖的电热线进行检修或更换,相应需要对室内环境的所有地砖进行拆卸,以及检修或更换完毕需要对铺设于室内环境的地砖进行重新布设、施工,工程量较大、检修成本较高且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电磁线圈和金属箔;
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发生电磁波,所述电磁波的频率与所述金属箔的固有频率相同;
所述金属箔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线圈发生的电磁波与金属箔的固有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作用下,金属箔与电磁波共振,振动的金属箔能够发热,从而实现供热。该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可作为一个供热单元布设于室内环境指定位置,如室内环境的地面、墙壁或天花板的某一局部位置,实现对室内进行供热,若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出现损坏,则仅需针对性的对室内该局部位置进行重新施工,以对该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针对性较强,较之电地暖的检修和更换施工量较小,有利于降低检修成本,且检修和更换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金属箔整体为呈现为平面式的发热层,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发热层一侧,且所述电磁线圈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发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金属箔构建成为平面式发热层,有利于该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布设于室内环境的地面和/或墙壁,以占用更少的室内空间,有利于节约空间成本。
可选的,还包括:热反射层;
所述热反射层整体为平面、平行于所述发热层设置且热反射方向朝向所述发热层,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热反射层和所述发热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反射层的设置有利于该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向指定方向供热,减少热量向另一侧散失带来的效率损耗,有利于提高供热效率,例如布设于室内环境地面的频率共振式供热装置,将热反射层设置于地面的最下层,热反射层的热反射方向向上,有利于减少向地面下散失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向室内环境的供热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为非金属材质的平面层,所述支撑层平行于所述发热层和热反射层设置;
存在一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发热层和电磁线圈之间或所述热反射层和电磁线圈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霞,未经李红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0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