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步幅测量的电力人员安全状态智能识别方法及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49784.5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钟成;蔡传雄;张源;林巧;许镓镕;魏斯芳;梁资源;刘耀;张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高电气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T7/246;G06T7/73;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龙哺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科技一路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步幅 测量 电力 人员 安全 状态 智能 识别 方法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步幅测量的电力人员安全状态智能识别方法及介质,方法包括:基于多目标追踪算法检测并追踪视频画面中每个人的包围框并分配人员ID号;将人的包围框内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算法,得到人体的左右脚踝关键点并关联人的包围框;确定要测量步幅的人的包围框并获取对应的左右脚踝关键点数据,选择测量脚踝,通过测量脚踝关键点确定测量脚踝的当前运动状态,计算测量脚踝的相邻两次静止状态中间的移动距离,记为人员步幅,并生成人员状态信息;基于人员状态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规则生成人员安全状态信息。本发明无需额外的人工干预,只需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测试画面而无需佩戴其他硬件设备,运行速度快、部署方便且适用于不同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步幅测量的电力人员安全状态智能识别方法及介质。
背景技术
高压实验室的电压在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压对人体是致命的伤害。实验室不可避免的会分为各个不同的工作区域和交叉作业现象。在高电压下。人员的动作行为以及安全管控尤为重要。现有工作管控方式通常是通过安全遮拦人员监督的方式,时有安全事故发生。为了更好的保证人员安全,现急需用于高压实验室关键点智能识别方法,通过人体动作识别,进行语音提示预警,防止事故的发生。
步幅大小是人体动作识别的重要因素,准确测量行人步幅大小对于人员行为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行人步幅测量方法大多基于传感器,首先通过运动传感器获取当前人体运动状态信息,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该运动状态信息估计得到人的步幅大小。当前基于传感器的行人步幅测量方法主要是使用陀螺传感器收集并计算行人在步行时人体的上下加速度,通过该加速度和身高信息估计人体步幅大小,但该方法采集的加速度信息有很大误差且只能粗略估计步幅大小;或者通过传感器共采集行人运动时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并计算得到合成加速度以减少假触发,提高了步数统计精度,该方法使用总运动距离除以总步数的形式粗略估计步幅大小,因此仍然无法准确计算出人体步幅大小。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将测量装置绑定在人体上,例如一种绑定在人体腿部的步幅测量装置,该装置在人体行走时收集腿部振动信号,通过微处理器分析该振动信号以判断人体步幅大小;又例如在腰部、大腿部、小腿部、足面等部位安装测量装置,在行人走动时收集各部位数据并传输至PC机进行分析。但这两种方法需要在人体安装额外测量装置,使用起来较复杂且额外的硬件成本较高。此外,使用运动传感器的方式只能间接的通过采集的数据估计出步幅大小,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步幅测量。与基于传感器的方法相比,基于视频的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到行人运动状态,因此可以实现高精度步幅测量。例如,基于视频方式观察行人运动状态的方法是通过视频截图对视频中人员的足长和步幅进行精确测定,实现了比传感器方法更高精度的步幅测量,但是该方法中步幅测量的步骤需要很多人工参与且工序复杂,实现成本较高因此使用场景比较受限。
目前大多数安全管控是基于安全员和视频录像的形式,这类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依赖于人员的视觉,不能全部覆盖,更不能做到实时监督查看;(2)录视频的方式不能提前预警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只能是时候分析等;(3)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要求高,很有可能出现遗漏和监督不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步幅测量的电力人员安全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能够通过视频画面中检测到的人体关键点信息自动计算步幅大小,判断人员安全状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高电气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珠高电气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9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