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49587.3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6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戴天杙;明繁华;彭航宇;包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沈晓敏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内窥镜 排出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排出检测方法,预先通过获取快速误差小的光照数据进行检测,当光照数据无法判断时利用温度数据进一步判断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单一方式检测是否排出的技术方案而言,准确度更高,能够避免误触发排出信号从而给用户带来困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和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当前,胶囊内窥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让患者服用胶囊状的检测器械(胶囊内窥镜),将该胶囊内窥镜进入人体的胃或者肠道等消化器官中,通过内窥镜中集成的镜头进行拍摄,获取胃或肠道的健康状况。但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胶囊内窥镜,虽然均能够实现绝大部分拍摄、移动等功能,但是对于后续胶囊内窥镜的排出回收,尚未能提供完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是通过检测环境温度情况,具体而言,通过单次检测环境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值进行比对,从而判定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但此种检测方法受到严格的使用场景的限制;同时胶囊内窥镜排出体外后,其温度变化较为缓慢,若仅利用温度进行排出检测,需要长时间等待,如此极容易导致胶囊内窥镜遗失致使无法回收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能够解决对胶囊内窥镜是否排出体外的状态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在预设时间间隔下分别依次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呈下降趋势,则输出排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若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数值,或若所述第一温度至所述第二温度未呈下降趋势,则继续获取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数值,或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关系。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获取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则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时,获取第二温度;若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则输出排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环境光强;若所述第一环境光强小于预设的第一数值,则获取第一温度;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预设的第三数值,则开始计时;当计时时间等于预设的第一时间时,获取第二温度;计算第二温度和第一温度的温度变化率,并将所述温度变化率与预设的标准温度变化率对比;若所述温度变化率大于所述标准温度变化率,则输出排出信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所述胶囊内窥镜可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胶囊内窥镜排出检测方法进行排出检测。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影像部、控制部、提醒部,以及用于容置所述影像部、所述控制部和所述提醒部的外壳;所述控制部,分别与所述影像部和所述提醒部具有电性连接;所述影像部包括镜头和光传感器,所述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模块,所述提醒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发声单元,所述提醒部包括固定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发声单元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内。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固定件中部开设通孔,用于固定所述发声单元,所述固定件外围开设缺口,并与所述外壳共同围设形成盲孔用于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95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