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风机及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8917.7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明;高鸿伟;袁刚永;王利明;张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冠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5B39/00;F28F9/26;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风机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风机的生产工艺,包括:切割合金板:组装制得冷风机机壳;制作换热管:在U型管内插入扰流板,对U型管进行胀管,胀管后将两U型管通过弯管焊接连接,形成S型的换热管;气密检测:取一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在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连接用于检测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气压差的压差传感器;压差传感器输出压差;判断待测换热管是否合格;将合格的换热管装配到冷风机机壳上,安装叶片。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采用的工艺生产冷风机步骤少,效率高,且本申请利用标准换热管作为基准物,观察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的压差传感器输出,基准物的存在使外界环境及工作本身差异时测试的影响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风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风机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冷风机是一种利用蒸发降温原理,具有降温和增湿双重功能的机械设备,常用在纺织、针织等车间,能降低车间内温度,由于空气始终是从室外引进室内这时候叫正压系统,所以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增加空气湿度,迫使空气中的悬浮颗粒沉降,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在对冷风机的换热管气密性检测时,通常是在换热管中加压后浸没在水中15-20mins,观察换热管的焊接处是否产生气泡,若产生气泡,则表示换热管的气密性不佳,若不产生气泡,则表示换热管的气密性良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通过将换热管浸没在水中观察气泡来判断换热管的气密性,在很多情况下极小的气泡不容易被肉眼察觉,非常依赖认为判断;由于水具有张力,微漏时不一定产生气泡;相关技术中的气密性判断工艺检测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冷风机的换热管气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冷风机及生产工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冷风机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风机的生产工艺,包括:
切割合金板:组装制得冷风机机壳;
制作换热管:
在U型管内插入扰流板,对U型管进行胀管,胀管后将两U型管通过弯管焊接连接,形成S型的换热管;
气密检测:
取一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在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连接用于检测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气压差的压差传感器;
将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座密封处理之后,向相同规格的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中加注等量的气体,在模拟工作环境下,将环境温度降低到4-8摄氏度之间,将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内的气体分别通入到标准换热管内与待测换热管内,静止保持10--15mins;
压差传感器输出压差;
判断待测换热管是否合格;
将合格的换热管装配到冷风机机壳上,安装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的工艺生产冷风机步骤少,效率高,且本申请利用标准换热管作为基准物,观察标准换热管与待测换热管之间的压差传感器输出,基准物的存在使外界环境及工作本身差异时测试的影响降低;
考虑到U型管焊接是产生的热胀冷缩的情况,模拟工作环境温度控制在4-8摄氏度之间,减小了焊接点的材料在低温下收缩而产生的缝隙的可能,提高换热管的气密性精度;
本申请通过简化的工艺生产冷风机,提高冷风机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所述在U型管内插入扰流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扰流板制备的步骤:
将切割铝合金板成宽度小于U型管内径的矩形板材,在矩形板材上间隔均匀地以U型切割形成若干个U型缝隙,U型缝隙的开口平行于所述矩形板材的长度方向,将每个U型缝隙形成的阻隔板向矩形板材外侧推出,每两个相邻的阻隔板位于矩形板材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扰流板上切割U型缝隙从而形成阻隔板,阻隔板与扰流板一体形成,提高阻隔板的韧性,使得换热介质能够顺着阻隔板将阻隔板下压而通过换热管,防止换热介质倒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冠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冠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8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