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8867.2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谢黎;谈青松;沈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同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8F9/22 |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徐静 |
| 地址: | 21418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 分配器 内置 蒸发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其中制冷剂分配器包括分配器主体,分配器主体表面排布有多个对进入蒸发器内部的气液混合态制剂进行分散的喷射孔,干式蒸发器内置有上述的制冷剂分配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能够将气液混合态制冷剂均匀分散到管箱组件内部所有空间,确保每一根换热铜管都能获得液态的制冷剂,确保换热面积的有效使用率最大化,从而大大提升制冷量,提高机组能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
背景技术
当气液混合态制冷剂进入干式蒸发器的管箱组件后,由于空间突阔,制冷剂流速迅速降低,液态制冷剂由于重力作用,主要分布在管箱内中下部分,气态制冷剂分布在管箱内上部分,结果导致位于管箱内上部分的蒸发管内部没有液态制冷剂进入从而失去作用,换热面积无法全部利用,蒸发温度降低,制冷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能够将气液混合态制冷剂均匀分散到管箱组件内部所有空间,确保每一根换热铜管都能获得液态的制冷剂,确保换热面积的有效使用率最大化,从而大大提升制冷量,提高机组能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剂分配器,位于管箱内制冷剂进口处,包括分配器主体,分配器主体表面排布有多个对进入蒸发器内部的气液混合态制剂进行分散的喷射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管箱内的空腔部分分隔形成多个进液分配区域用于分配气液混合态制剂,每一个进液分配区域内均设有分配器主体,形成多系统制冷剂分配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分配器主体呈梯形或三角形设置,分配器主体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与相应分配区域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相适配,分配器主体的宽端部位于制冷剂的进口管路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分配器主体由钣金通过折弯方式一体成型,包括将由进液口处正面喷射过来的气液混合态制剂进行分散的第一孔板、以及将由进液口处四周喷射过来的气液混合态制剂进行分散的第二孔板,第二孔板与第一孔板的连接角缝处焊接密封。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孔板呈梯形设置,第一孔板上喷射孔的数量从窄端部向着宽端部逐渐增加,第一孔板上的每个喷射孔从第一孔板的顶表面延伸到第一孔板的底表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孔板沿着第一孔板的四周设置,第二孔板上的喷射孔沿着第二孔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第二孔板上的每个喷射孔从第二孔板的顶表面延伸到第二孔板的底表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上喷射孔的出液方向对应蒸发器内部各换热铜管的入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干式蒸发器,内置有上述分配器主体,
还包括壳体、管箱、管板、换热铜管、折流板和平盖,管箱固设于壳体的制冷剂进口端,管板位于壳体内用于固定换热铜管,分配器主体设于管箱的分配区域内,平盖安装在壳体尾端,
壳体内部还设有折流板以及贯穿折流板的换热铜管,相邻的换热铜管之间平行设置,折流板呈圆盘状设置,折流板表面设有换热铜管的安装孔,壳体内部的折流板上下错位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换热铜管的端部采用胀接形式固定在管板上,换热铜管的进液口位于分配器主体上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的喷射孔出液口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冷剂分配器及内置制冷剂分配器的干式蒸发器能够将气液混合态制冷剂均匀分散到管箱组件内部所有空间,确保每一根换热铜管都能获得液态的制冷剂,确保换热面积的有效使用率最大化,从而大大提升制冷量,提高机组能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同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同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88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