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升降悬浮架及磁浮列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8041.6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耿;崔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根轨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3/06 | 分类号: | B60L13/06;B61B13/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莫晓齐 |
| 地址: | 410076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悬浮 列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悬浮架及磁浮列车,包括第一悬浮模块、第二悬浮模块、防滚梁、第一悬浮控制器、第二悬浮控制器和液压控制器阀组,第一悬浮模块和第二悬浮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救援轮和第二支撑救援轮,每个第一支撑救援轮上均安装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每个第二支撑救援轮上均安装有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一悬浮控制器、第二悬浮控制器、每个第一支撑救援轮和每个第二支撑救援轮分别与液压控制器阀组连接,第一悬浮控制器控制第一悬浮模块的悬浮/降落,并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器阀组实现第一支撑救援轮的伸缩,第二悬浮控制器控制第二悬浮模块的悬浮/降落,并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器阀组实现第二支撑救援轮的伸缩。其效率高、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悬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升降悬浮架及磁浮列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悬浮架主要由两个悬浮模块组成。现有悬浮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悬浮电磁铁7,托臂8、箱梁9、直线感应电机10、滑块和液压轮,悬浮电磁铁7固定于前后两个托臂8上,托臂8上端与箱梁9固定连接,直线感应电机10以吊挂的方式安装于箱梁9上,滑块和液压轮固定于箱梁9上。当悬浮电磁铁7线圈通过所期望的电流时,其会产生向上的电磁吸力,使悬浮模块离开F轨5,以期望的悬浮电磁铁7间隙悬浮于F轨5之上;当直线感应电机10定子线圈中通过期望电流时,其将产生向前的牵引力驱使车辆向前运行,也可产生向后的制动力使车辆减速。滑块用于车辆落车时支撑整个车辆,使车辆的其它部位不接触F轨5;液压轮是一种救援系统,当车辆故障不能运行时,启动液压系统,将液压轮向下伸出接触F轨5,此时车辆只有液压轮与F轨5接触,可以在液压轮的帮助下将故障车辆拖回指点地点。
当悬浮架处于降落状态时,悬浮模块只有滑块与F轨5接触,滑块用以支撑整个悬浮模块。悬浮电磁铁7极面与F轨5极面的间隙(以下简称悬浮电磁铁7间隙),在落车状态时的悬浮电磁铁7间隙为16mm。直线感应电机10下表面与F轨5上表面间隙(以下简称电机间隙),在落车状态下的电机间隙设计值为3mm。当车辆悬浮时,在悬浮力的作用下,整个悬浮模块向上运动8mm,使悬浮电磁铁7间隙保持8mm的期望间隙,此时电机间隙为11mm。
但因为车辆结构的结构件等存在弹性变形,在落车状态下,悬浮模块存在向外滚动的情况,具体参见图2。再加上机械结构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轨道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落车情况下,直线感应电机10的外侧边缘很容易磕碰到F轨5,致使直线感应电机10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方法是增大直线感应电机10的初始间隙,使其初始间隙大于5mm,但这将会使悬浮状态下的电机间隙大于13mm,过大的电机间隙降低了直线感应电机10的效率,增加了悬浮列车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悬浮架及磁浮列车,可解决现有直线感应电机的效率低、能耗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可升降悬浮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悬浮模块和第二悬浮模块,第一悬浮模块和第二悬浮模块的同向端均通过防滚梁连接,第一悬浮模块连接第一悬浮控制器,第二悬浮模块连接第二悬浮控制器,第一悬浮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救援轮,每个第一支撑救援轮上均安装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对应的第一支撑救援轮伸缩的位移,第一位移传感器与第一悬浮控制器连接,第二悬浮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支撑救援轮,每个第二支撑救援轮上均安装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对应的第二支撑救援轮伸缩的位移,第二位移传感器与第二悬浮控制器连接,第一悬浮控制器、第二悬浮控制器、每个第一支撑救援轮和每个第二支撑救援轮分别与液压控制器阀组连接,液压控制器阀组连通外部的液压站,所述第一悬浮控制器控制第一悬浮模块的悬浮/降落,同时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器阀组实现第一支撑救援轮的伸缩,所述第二悬浮控制器控制第二悬浮模块的悬浮/降落,同时通过控制液压控制器阀组实现第二支撑救援轮的伸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根轨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根轨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8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孔压裂枪和水力喷砂射孔桥塞联作压裂管柱
- 下一篇:图像拼接方法以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