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7778.6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江逸民;钟永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格林开思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220/18;C09J153/00;C09J7/10;C09J7/3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余婧 |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酸酯 聚酯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先以二元酸、二元醇和含两个及以上功能基团的过氧化物引发剂作为原料进行缩合反应合成聚酯,然后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在过氧基团的作用下引发丙烯酸酯单体发生共聚反应,从而制备得到聚丙烯酸酯‑聚酯嵌段共聚物。本发明制得的聚丙烯酸酯‑聚酯嵌段共聚物不存在表面迁移和凝胶问题,可以直接经过熔融、拉伸制备得到压敏胶带,粘结性能和剥离性能良好,而且无溶剂、无涂布,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丙烯酸酯胶带制备过程中的溶剂问题、电晕问题、残胶问题和工序复杂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制备无涂层压敏胶带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又称为亚克力压敏胶带)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胶带,应用于保护膜、标签、医疗、建筑等众多领域。传统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过程一般为将丙烯酸酯溶液和交联剂混合后,涂布在聚酯、PP、PE基材上,然后通过热固化的形式,将溶剂挥发后,然后贴合离型膜或者直接收卷得到压敏胶带。这种制备方法存在较多问题,例如:(1)无论是溶剂型丙烯酸酯胶水还是水溶性丙烯酸酯胶水,在涂布过程中的溶剂挥发污染环境,并且胶带中含VOC,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2)在涂布之前,聚酯、PP、PE基材均需要电晕或者进行底涂处理,以提高基材和丙烯酸酯涂层的结合力,这需要额外的能耗,且这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涂层易发生剥离;(3)在涂布之前,需要加入固化剂,这些固化剂小分子价格相对昂贵,且需要金属催化剂进行催化,导致成本增加;(4)压敏胶带剥离时容易发生胶转移或者鬼影现象;(5)丙烯酸酯胶水属于危化品,运输过程、储存过程中较为繁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研究将聚丙烯酸酯和聚酯通过官能团的结合进行共混改性,但是聚丙烯酸酯和聚酯容易分相,时间较长时容易发生迁移。而且,传统聚丙烯酸酯在合成过程中反应的官能团在侧链,与聚酯共混改性后容易凝胶。因此,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和用于制备无涂层压敏胶带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丙烯酸酯胶带制备过程中的溶剂问题、电晕问题、残胶问题和工序复杂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聚丙烯酸酯-聚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在无氧条件下,将二元酸、二元醇、催化剂和引发剂混合,加热搅拌进行缩合反应;
S2、在无氧条件下,向所述步骤S1得到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丙烯酸酯单体,加热搅拌进行聚合反应,即得;
所述引发剂为含两个及以上功能基团的过氧化物引发剂,所述功能基团为COOH、CH2OH、NH2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的结构式如式(1)所示:
式(1)中,R选自COOH、CH2OH或者NH2。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
或者
或者
上述引发剂的合成路线为:
(1)
(2)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中,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
二元酸:1000-3000份;
二元醇:1000-3000份;
丙烯酸酯单体:1-50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格林开思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格林开思茂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77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冻干面膜生产的封装机构
- 下一篇:一种石英拉管生产用拉管切割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