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库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介质、产品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47425.6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7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荆佳颉;李奇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G06F16/2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刘悦晗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库 性能 分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产品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库性能分析方法,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可应用于云平台或云产品,具体实现方案为:响应于拦截到应用程序实例对数据库的调用操作,获取相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和调用操作的调用信息;将应用程序信息和调用信息上传给数据仓库,以便数据库性能分析装置根据数据仓库中存储的调用信息和应用程序信息分析数据库的执行性能。本申请基于探针技术,在应用层面自动拦截应用程序实例对数据库的调用操作,能够在应用层对数据库进行监控分析。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库性能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库性能分析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数据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库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检索的重要工具,业务系统性能的瓶颈往往在SQL的执行性能上,所以对SQL语句的监控,是大型系统性能监控的重点。以前获取SQL性能信息,往往需要与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数据库管理员)进行合作,花费大量沟通成本,且获取到的信息面向数据库实例,与微服务应用有着一定的距离,增加了调试排查的复杂度。
传统的SQL监控目前普遍采用如下方案来解决:
1、使用数据库端提供的监控工具,例如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performance_schema、慢SQL日志等。
数据库端监控SQL是传统的数据库监控方式,主要面向具体的某一台数据库实例,此方式具有如下局限性:需要专业的DBA或掌握DBA知识的人员实现,专业性较强;不同的应用可能采用不同的DBMS(Database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需要不同的DBA人员,团队或组织来实施监控,具有异构性;微服务架构背后的组织架构更加复杂,由DBA定位问题到各个应用之间协调解决,可能涉及多个团队、部门或组织,存在跨部门沟通的问题;只能监控到单数据库库实例上的SQL执行情况,对于调用链路上下游的SQL执行情况难以得知,而且对于数据量较大而应用了分库、分表等优化策略的应用,难以进行问题定位;由于数据库系统相对独立,难以与其它微服务监控系统(例如链路监控系统等)进行整合,只能孤立进行SQL监控;慢查询日志等对数据库性能有较大影响,而存储层性能扩容成本较高,故应用程序往往选择关闭数据库层面的一部分监控来换取性能,导致应用程序性能影响较大。
2、在业务的应用程序中插入代码对SQL进行监控。通常在查询开始前记录时间,在查询完成后再计算时间差,将本次耗时记录在日志或专用数据库表中。
在业务的应用程序中插入代码的SQL监控方案一般适用于少数重量级查询任务、离线分析等,存在如下局限性:需要业务开发人员编写监控逻辑代码,增加开发和测试成本,代码侵入性大;只能对少数关键查询进行监控,监控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全面监控;可能由于开发人员编写监控逻辑代码而引入新的漏洞,风险大。
3、借助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应用性能管理)工具推测SQL的执行情况。常用的APM工具可以对指定方法进行拦截,通过拦截SQL执行相关的方法,粗粒度推测SQL的执行情况。
APM方案更多是面向链路分析中的额外补充,具有如下局限性:往往只能看到应用接口的总体性能,获取的SQL相关信息很少;APM系统通常采用采样等方式来控制数据量,而不是全量的SQL执行数据,参考意义有限,准确度较差;APM系统本身消耗大量的存储和计算资源,通常作为全面的监控平台,不适合单独用作SQL的监控和分析,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数据库性能分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库性能分析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7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